1
不久前,我的一位女性長輩離婚了。她今年43歲。
年輕時,她是個大美人,從不缺追求者。在精挑細選,并考驗了3年之后才確定了丈夫的人選:事業有成,家境殷實,無不良嗜好,外表端正但又不會帶來“危險感”。
婚后,她辭去工作,專心做全職太太。其實也沒有什么可做的:孩子白天上學,晚上家教老師上門輔導;做飯、打掃、整理衣物等一切事務有阿姨負責。
她的任務就是逛街、喝茶、看電視,安排阿姨每天做什么菜。
這樣的生活,引來很多人羨慕,感嘆人長得漂亮,就是命好。
直到她離了婚。
雖然分得了一筆財產,但比起余下的人生還差一大截,未來的日子需要她去面對。
然而,此時她才發現,曾經的一手好牌已經面目全非。
多年“令人羨慕”的闊太生活帶來的是一無所長的窘迫,而曾經最自豪的青春與美麗也在歲月的流逝中被無情的打了折。
她已沒有任何資本去同他人競爭,去在這世上謀得一條出路。
前幾天,她來我家做客。言語間,曾經無比驕傲的她,如今只剩下慌張與迷茫。
2
會計學上有個概念叫:計提折舊。
一臺機器剛被安裝到生產線時,是它最輝煌的時刻,但一旦開始使用,總免不了摩擦、生銹、氧化、乃至意外損壞,每一項都在使它老化貶值。
每個月,企業都要通過計提折舊的方式,從機器的原本價格中刨去貶值的部分,重新在賬簿上登記它的價值,這個數字不斷減少,直至最后淘汰報廢。
對我這位長輩來說,年輕的她就像一臺嶄新的機器,美麗的容顏是極具競爭力的自我價值。
這無可厚非,是上天送她的禮物。
只是這份禮物也會在時光的流逝中折舊。即使她用心保養,也擋不住年華易逝,紅顏易老。
結婚之后每一天,她的生命都在貶值,但她對此一無所知。
待到生活迫使她不得不面對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已經在時間的沙漏里跌落的所剩無幾。
3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自我提升”,這很容易造成誤導。
因為自我提升似乎是在錦上添花,是不甘平庸追求更好生活的努力嘗試。如果生活還過得去,就沒必要再去費勁。
我們都見過這樣的人:
考上了大學,就打游戲、泡夜店、凌晨睡覺午時起床,好日子一過就四年;
找了工作,便舒服的朝九晚五,除了每天重復的那幾件事,什么都不做;
結了婚,就寫到了人生的結局,“反正都結婚了,還那么努力干嘛”,年輕時的上進一掃而空;
在他們看來,進了大學、找了工作、結了婚、生了孩子,生活就可以一勞永逸,安享太平,已經沒有必要再去折騰自己。
結果,畢業時別人輕松拿到0FFER,自己卻屢屢被拒,大學生立刻變成失業青年;同時入職的同事已是公司骨干,自己卻可有可無,一點裁員的消息就風聲鶴唳;婚后沒幾年,青春的老去帶來自信的低落,喪失了愛情的安全感,成為癡男怨婦。
像我的長輩一樣,他們都以為自我提升是應付生活困苦的無奈之舉。只有活得不好的人,才需要自我提升。
4
能夠擁有美麗的容顏,已是人群中的幸運兒。對大部分人而言,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是賴以生存的資本。
而我們恰巧處于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這世界每天都在進步,新的思想、觀念不斷涌現。
每項新事物的出現,都帶來了已有事物的貶值。知識大爆炸,也標志著知識的快速“通貨膨脹”。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感嘆社會進步所帶來的恐慌,感嘆知識的日新月異?!拔覀兊闹R總量沒變,只是越來越不值錢了”。
英語、寫作這些曾經可以用來炫耀的技能,如今已經成為大部分年輕人的標配。
CPA ? ?、TOEFL認證,這些曾經的香餑餑,現在也已成為基本競爭力。
社會學家研究還發現:新知識的快速誕生,會讓學習已有知識的成本不斷下降。
幾年前,一個人需要花費巨大,耗費4年才能學習編程知識,現在編程培訓班鋪天蓋地,學習周期不斷縮短,費用只需幾千元錢。
分答、值乎、在行、得到等知識付費分享站點的蓬勃興起,網易公開課、羅輯思維每天上千萬人的觀看學習,更昭示著知識已經成為一種快速流通傳播的社會資源。
知識看似不會磨損,其實貶值的比容顏還快。
5
每一天,社會在前進、孩子在長大、別人在進步,而我們卻在老去,在這一進一退之間,是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事實:我們在悄然而快速的貶值。
讀書、寫字、跑步、學習一項技能,自我提升的方式各種各樣,乃至做好一頓飯、收拾好一間屋子,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要想做好,都很有學習的空間。
常有人疑惑,為何要如此拼命。不是因為我們有野心,不是因為我們必須高人一等,而是現實所逼。我們的努力向前只是為了趕上社會進步的車輪,為了甩掉老去的步伐。
我們不是在增值,而是在保值;不是為了進步,而是為了“不掉隊”,為了在這洶涌的世界里,始終擁有與它平等相對的資本。
面對伴侶,不需要通過查手機來獲取安全感,因為雖然不再年輕美麗,仍然有足夠的魅力吸引他留下;
面對孩子,不需要聲嘶力竭的要求他聽話,因為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傳授,贏得他的尊重;
面對年輕人,不需要心懷“年輕真好”的羨慕,因為時間賦予我們更加優秀的自己;
面對離婚,不需要哭天搶地的認為走到了絕路,因為就算從兩個人變成一個人,也可以活的很好;
面對年老,不需要在子女面前博同情或者倚老賣老,因為人生中感悟的智慧賦予我們平淡從容,可以面對衰老,乃至死亡。
我們不奢望出類拔萃,但希望自己始終擁有平靜生活的底氣,而這就需要努力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