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迷上跑步,不過是想改變自己的作息方式。
不過這其中的心思權衡,還得從最開始決心鍛煉說起。
我被自己嚇了一跳
三年前,單位組織了一次體檢。正值30歲的我,還是計劃把這次機會讓給長輩,覺得自己能吃能睡的,哪里需要體檢,不如盡盡孝心是正事。
不過,長輩都說近期檢查過,不需要再次檢查,于是自己心安理得地到醫(yī)院去了。
到醫(yī)院填表,除了姓名年齡,表格第一項就是煙齡、酒齡。我撓著后腦勺想了想,大概齊從上大學那會,進了學生會就開始抽煙喝酒了。應該是2002年……心頭不由一緊,我竟然已經(jīng)有10年的煙齡、酒齡了!
我抬眼瞥了一眼旁人,有幾位年長些的,嘴里說著填這干嘛,略過去了。我想他們應該也都是掐指一算,虎軀一震吧!
順著人流,耗費了不少時間,卻沒有一項滿意的項目。體重超標已有心理準備,可做心電圖時,大夫說:“你左心室高電壓。”
“啥意思?”
“平時抽煙喝酒挺厲害吧?不過只要你不是高血壓就沒啥事。”
于是我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來到測血壓的大夫這里,一測,果真血壓偏高。
“你是不是緊張啊,緩緩再測吧!”
緩了半小時,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緩到再放松就尿褲子的境界了,可再一測,血壓還是高。
再做B超,測出了中度脂肪肝。
我掐了掐肚子上的游泳圈,已經(jīng)從最初的驚訝中緩過勁來了。
嗜煙嗜酒嗜辣嗜肉嗜油鹽,唯獨不嗜運動,大學畢業(yè)后的幾年功夫,工資不漲個頭不長,唯獨體重漲腰圍長,這樣的體檢結果本應該在意料之中。
是時候改變了。
成為運動狂
于是,每日下班還有一刻鐘的時候,我已經(jīng)按耐不住想奔向樓后的球場了,為此專門準備了球服球鞋一套裝備,每日與單位同事在單位球場打籃球。
每日必打到力竭,為的是達到“運動性食欲不振”的效果,說白了就是餓過勁了,又累到不想吃飯。
再后來,借調(diào)到新單位,籃球打不成了,又和好友買了山地車,每晚夜騎,時髦話講叫“刷街”。我要求自己每晚途中最少要保持10分鐘以上30公里時速,感受那種心臟快要跳出胸膛的刺激,努力提升心肺功能。
夏天去了,冬天來了,取暖季節(jié)催生霧霾出世,于是我刷街次數(shù)漸少,開始琢磨在室內(nèi)的運動方式。
泡各種論壇,下載了各種健身操來練習。
“p90x”、“insanity”、“cize”、“pump up”、“t25”……為了方便自己打卡,按照英文教程,我自己設計了一個個中文課程表,不僅自己來練習,還上傳到網(wǎng)上供大家下載。
自己設計的P90X鍛煉課程表,還可以記錄節(jié)食情況和鍛煉日期
這些健身操很省心,盡管強度比較大,但只要嚴格遵照指示,絕對不會出現(xiàn)傷害身體、運動過度的情況。
一個寒暑輪回,我成功減掉了30斤贅肉。
次年體檢,我沒推沒讓,親自上陣,結果各項指標均正常。
踅摸一個簡單持久的運動方式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秉持著一個叫“奧卡姆剃刀原理”的處事原則。其實這個原理是一條指點科學實踐的原理,但我覺得同樣適用于個人生活生產(chǎn)實踐。
那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簡言之,盡可能地去掉一些邏輯上的或者形式上的累贅,返璞歸真。
而我之前所有的運動形式來說,都顯得繁瑣。
一個簡單的形式,才利于持久。
打籃球,刨去裝備不說,你要想開場,得湊人頭;騎自行車的裝備就要求更高,頭盔手套騎行褲,少一樣都覺得不得勁;健身操每集都得練1個多小時,加上鋪瑜伽墊洗澡啥的,2個小時就過去了。
更關鍵的是,這些運動形式,都無法改變我的作息模式。
打完籃球、騎車回來或者做完健身操,大概晚上9點多鐘,一洗澡倍兒精神,開電腦追美劇,一下刷至凌晨才睡真是常有的事,且不論上床之后還要撥拉幾下手機屏幕。
每天都計劃著早起,但每天晚上都舍不得睡,所以總是迷迷糊糊睡過了頭。
后來我想明白了,早睡這件事,只有早起才能別過來。
于是,我決定開始晨起跑步。
6點鐘起床,被窩于我就是沼澤泥潭,無論如何也拔不出身子,終于坐起身來,腦袋簡直像被塞到大鐘里敲了一下,嗡嗡做響。
隨便套上運動衣,拿起手機,出門拉胳膊伸腿,一口氣做幾十個高抬腿,后背微汗,神清目明,嘿,前戲好了,可以上路了。
戴上耳機,點開播放器,讓腦子跟著《羅輯思維》的羅胖兒轉(zhuǎn)動,自己倒騰著兩條腿,聽著運動軟件提示跑步速度和里程,從星稀漸漸跑到日朗,看著這個世界慢慢地醒過來。
那是真正地屬于自己的時間,那一刻我是世界之王,全身心的每一個角落無不在掌控之中。
更美妙的是,晚上早早困了,入眠快、睡眠好,我為自己的每日時間憑空制造了一個多小時。
簡直就是延長了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