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寫一篇關于消費觀的文章,不過最后寫著寫著,發現越寫越矛盾,最后索性就棄了。就像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有各種矛盾的觀念同時出現,甚至前一秒認為正確的觀點,下一秒就已經被親手推翻。
工作6年之久了,回想6年來,社會發展真的太快了。
幾乎一夜之間,看報紙的變成了看手機的,送報紙的變成了送快遞的,實體店買東西的變成了網購的,不會電腦的幾乎是找不到工作的。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我們將深信不疑的東西親手推翻,那也不過是常事,誰讓事物總是瞬息萬變。
所以很多人都在尋求穩定。
但我發現:沒有什么是穩定的。
即使很多人認為的公務員也并不是鐵飯碗了,我們沒有穩定的工作,那些躺著靠學歷豐收的時代也過去了,那些靠著嫁人來圖后半身安穩的,也不可靠了。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最穩定的工作是讓自己穩定的牛逼著。
其實,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什么狀態是可以一直持續的,最穩定的狀態,不過是不斷的讓自己牛逼著。
那些躺在學歷上豐收的時代過去了
近些年,經常有各類新聞爆出:清華北大研究生畢業仍然找不到工作,那些什么哥大新聞系研究生還不如人大或者傳媒大學的本科生。
所以,這已經不是一個唯學歷是尊的年代了,也沒有人愿意僅僅只是因為你的頭銜而買單。
難道僅僅因為你學過最高深的理論、最前沿的知識,跟過最牛逼的導師,公司就愿意為你支付高薪嗎?讓你為公司指導未來走向?
網絡時代中,任何一個牛逼的個體,都已經擁有超高的人氣和關注度,他們隨便振臂一揮,便有數不勝數的流量涌入。
這說明什么?
說明人們的思維早就已經發生了改變,不會因為你的學歷和頭銜買單。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更多的實干家和開創者,需要聰明的頭腦、勇于創新的魄力和殺出一條血路的闖勁。
當然,學歷不是不重要,但是想因為學歷躺著豐收的時代過去了。
高校和名校的知識能為我們創建更完善的知識架構和人生格局,這些永遠都重要。
而那些沒有牛逼畢業證的人,只要肯努力、有魄力、能夠認清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沿,也能成為新時代的寵兒,也將成為這個時代的新中產。
穩定的工作,都必須讓自己穩定的牛逼著
最近華為清理34歲以上員工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還有前段時間,樂視體育大規模裁員事件,這兩年的央視離職潮。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裁員和離職潮?
離職潮大部分都是傳統行業和傳統企業,員工焦慮,讓他們想往新興行業去發展。
所以很多人一股腦的往大型的新興行業流動,比如往樂視,但沒多久,樂視股價嘩嘩下跌,接著開啟裁員。
華為裁員,我也看了幾篇報道,據說暫時清理的是34歲以上的較基層員工,既無股權又無高薪。
我看到一些流言說:為什么華為不清理某些高職位高薪又毫無建樹的員工呢?
我認為,可能不是不清理,只是暫時不清理。
因為在高職位上的人,擁有更多的資源或信息,如果一旦華為裁撤這群人,而沒有足夠詳細了解他們的能力以及個人狀況的前提下,可能就會對公司造成嚴重的影響和損失,有些還可能會造成更廣泛的輿論壓力。
以大局觀為考量的情況上,你不得不說,高層一些的人員整體相對更加牛逼一些。
再比如說我們公司,在前些年財務部還在用手工記賬的方式,后來開始用電腦。
有很多年紀比較大的財務人員學不會電腦和軟件,沒多久就被公司給辭退了。那些能跟上公司腳步的,學會了用電腦軟件辦公的就繼續留了下來。
同時,電腦軟件的方便快捷性,也為公司節省了很多的人力成本,以前一個財務部十幾號人,如今幾個人就能搞定。
以上這些例子,無非都是告訴大家,沒有穩定的行業和工作。
在未來,人工智能將會改變很多工作崗位,你若還苦苦的追求穩定,那一天是永遠不會到來的。
婚姻不是生活保障,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很多姑娘總以為,婚姻是自己下半生的保障。
你認為能保障什么?
是保障一輩子衣食無憂,還是保障下半生不會孤單一個人?
其實都保障不了。
那些不過是老一輩人的美好愿景而已,事實上,連法律都不可能保障你一生,又何況是一個男人。
人們總是會幻想著美好的愛情出現,這當然是一個好想法。
但仍然要記住:結婚僅僅是讓你選擇兩個人結伴的一種生活方式,僅此而已。
自己的前途、命運、坎坷都需要自己面對,路還是要自己去走。
時間過的很快,不要等到有一天你爬起床,突然發現社會已經變得有些陌生,而你還在原地。
那你也別抱怨社會把你遺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