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好好學習》,開始寫反思日記,所以簡書更新也慢了。相對于簡書的書寫,我覺得在我現在的階段,反思日記對我作用更大。因為正好我經歷了一年的設計思維訓練,設計思維項目可以說也是反思的過程。反思在認知心理學上有一個可以涵蓋它的詞“Metacognition"。我們嘗試跳出自己的思維,來分析我們過去的思維過程,如果天天這么做,很難不進步吧。
這篇文章就來介紹下書中介紹的怎么寫反思日記。
反思日記類型
- 打卡:建立反思的事項,對照每日打卡,比如“越是在逆境時越需要積極”,如果做到就打鉤。
- 側重描述結果:我今天遇到了什么問題(表面問題、實際問題、錯誤假設)--》為什么會產生這個問題--》我的心理過程是怎樣的--》怎樣解決
- 側重描述過程:記錄經歷(包括感受,而不只是結果)--》研究原先假設--》反思校正假設
作者是建議用第三種方式寫反思日記的。
反思日記分類
另外作者提出了“反思日記分類”,講一天經歷的事情按照不同的分類進行思考,這樣反思日記就進化成不同板塊的總結。而這個分類是按照臨界知識進行分類的。
比如,作者在分答里提到(花了一元錢買的LOL),作者最近想掌握“邊際效應”這個臨界知識,他就會想昨天哪些事情可以從邊際效應角度思考?如果用這些視角考慮?行動會不會有一些改變?
每天刻意訓練,才能熟練掌握這個臨界知識。
周反思及月反思
1.本周或本月的目標與期望是什么?
2.實際情況如何,比預期好還是不好?
3.為什么?
?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當時我的假設是什么?)
?如果現在重新做,將會如何執行?新的假設有什么不一樣?
?“跨領域經驗”的類比與借鑒: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可能與其他領域的哪些問題相類似,他們用了什么解決思路和方法?他們的假設是什么?這個假設的原理是什么?對我認識問題的方式有什么借鑒?
4.總結經驗。
?有效的假設,是在什么樣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來一定要記得避免不考慮條件地亂用這次有效的經驗。
?哪些假設這次驗證是錯誤的?哪些行為是未來要堅決避免的?
?哪些假設是這次想到或者借鑒的,接下來要嘗試應用的?
在月度回顧中,我還會做一個工作:將本月的新啟發、新方法、新認識、新問題集中匯總起來。因為原始記錄難以高效管理,并且20%的反思記錄對我們的成長有80%的作用。我們未來要著重回顧的是這20%的高價值反思
年度回顧——檢視基本思維方式和激發靈感
五年以上回顧——探尋基本規律如何影響生活
1.審視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況。
? 讓我們現在驕傲的事情是什么?
?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 遇到的困難與障礙是什么?
2.用三條線索記錄過去10年的關鍵事件。
?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 發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機構的重要事件
? 發生在全局(組織之外,包括國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看看這些事件有什么關系,它們如何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當時采取其他行動,可能有什么不同?在類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過什么行動?有什么值得我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