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電視,央視戲曲頻道一個兒童選秀類節(jié)目,一個9歲的男孩表演完后一臉輕松愉悅的表情,等待嘉賓點評。這時候又到了講述悲慘故事嘉賓熱淚盈眶觀眾淚流滿面的時間。孩子的爸爸被請上了臺,說他們來自貴州一個小山村,自己在北京擺地攤就為了培養(yǎng)孩子,讓孩子能有機會接受大城市的教育,將來有所成就。之前哥哥受不了這樣嚴酷的訓練,已經(jīng)回老家了,現(xiàn)在弟弟還在堅守著。
嘉賓聽到這里都說爸爸真了不起,為了培養(yǎng)孩子付出這么多心血,一定吃了很多苦。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哥哥受不了回家了自己還在堅守著,不怕苦不怕累,好樣的。某嘉賓被感動的開始大發(fā)慈悲說我可以免費給你上課指導,以后你們要是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難也可以來找我,我們四個(嘉賓)都愿意幫助你的。現(xiàn)場縈繞著愛與感動的氣氛,孩子最后得了滿分5顆星。
01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罵娘。這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嗎,央視為什么要宣揚這樣的故事,是為了讓天下父母都去擺地攤,用低廉的勞動力去謀生養(yǎng)家為自己貼上“中國好父母”的標簽嗎?
首先我想說,你靠擺地攤謀生只能說明你無能,并不能證明你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十歲左右的你擺地攤并不應該成為你唯一的出路。除了擺地攤你就真的沒有其他技能了嗎?隨意點開一個招聘網(wǎng)站都是數(shù)不清的行業(yè)招聘:銷售客服司機營業(yè)員助理普工編輯電工會計技工物流木工攝影搬家 ……這些你怎么不去做?如果有些門檻較高,那修個家電賣個煎餅做個導購送個快遞推銷個產(chǎn)品這些你試過嗎?如果你做不了,想一下為什么你做不了?還不是因為你無能?四十歲了還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去擺地攤,還要給自貼上“很辛苦”的標簽,怎么不去反思一下自己為什么只能這樣辛苦賺錢呢? 四十歲之前你干嘛去了呢?現(xiàn)在博同情來給你四十歲之前的不努力買單,憑什么呢?
02
孩子的爸爸說自己辛苦擺地攤賺錢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自己吃多少苦都愿意,自己對孩子很嚴厲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夠理解爸爸的用心。這時候孩子臉上早已沒有了笑容變成了哭泣。我不知道這哭泣是因為感動心疼爸爸,還是因為自己的家庭狀況就這樣赤裸裸的被強行攤開在他和眾人面前,令他原本單純快樂自信的一天因背負壓力而變得沉重。我更傾向于相信是后者。
中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這種期盼本身沒錯。可是大多數(shù)父母并不是因為孩子成為優(yōu)秀的人本身而高興,而是貪念于孩子的優(yōu)秀帶給自己的光環(huán)——他們把孩子當成了給自己人生增光的砝碼,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樣的父母不是好父母。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如果你想要你自己的人生燦爛成功,那么請你自己努力去贏得,不要把你的懶惰逃避拖延讓孩子去替你克服。
03
回到節(jié)目當中,孩子的爸爸靠用自己擺地攤的辛苦來激勵孩子好好用功并不能起到長久的作用,家庭困難的壓力遲早會讓孩子承受不住。父親給他的壓力會消耗掉他很多的精力,帶著這樣的壓力孩子又怎么能夠放手去做輕松學習建立自信?多半會一般平平遇到瓶頸一蹶不振泯然眾人矣。這時候父親的失望會讓他更加否定自己責怪自己,從此人生黯淡無光。
已為人父母三四十歲的你,人生真的就定型了嗎?被工作項目領導應酬人際關系家庭瑣事養(yǎng)家糊口困擾的就再也分不開身去思考人生規(guī)劃進行自我提升了嗎?還是你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無心再為自己一搏?所以借口為了孩子,把培養(yǎng)孩子作為你“無私的付出”?請相信我,孩子不需要這樣的父母,孩子不必要成為家庭的中心。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雖然三四十歲了,算一算不才是人生的二分之一嗎?你打算就這樣原地不動嗎?你依然要有一股不向年齡認輸學習向上的勁頭,孩子會被你的這種精神所感染,與你一起去書寫最精彩的人生。他會明白,任何時候任何年齡,人生都會有無限可能。這才是能夠長久的激勵孩子向上的動力。
所以,父母們不要再說:我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培養(yǎng)你。作為孩子,我們會被嚇到。培養(yǎng)孩子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們還可以為自己再活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