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改變自己的打卡群里,有個姐姐說自己在看這本書。我聽了她的感悟,一時心癢。便買來讀。
我時常討厭自己,感覺自己總是做不好一些事兒。讀過這本書后,我卻大受感動,及其震撼。
如果,你也處于自我感知不清晰的狀態,值得一讀。
發怒的話,就朝自己發好了,感到懊悔的話,就用那份懊悔來磨練自己好了。
我媽總是怪我,一個人躲在屋里,不出門。當我不開心時,便這樣。躲起來,看書,寫字或者看電影,再者就泡圖書館。對此深以為意,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啊。想來還是對自己充滿懊惱,想把一切事宜都交給自己處理,結果不甚壓力。
我在掙扎著尋找自己的道路時,也常困惑,這樣的我是好的么?原來不是我一個人這樣,你看。村上春樹也如此。實在是應該擺脫他人的期待,尋找自我認同感。
最近壓力劇增,毫無靈感就跑來圖書館。我小心翼翼拾起這些句子,“我是那種通過有血有肉的身體,通過伸手可出的材料,才能明確認識事物的人。”從這些字句中一點摳出對自我的不滿。學著修復它。著實不易。
只是失敗了怎么辦呢?在這樣的糾結中,我看到他說,“只是覺得一旦失敗就會窮途末路,才不顧一切拼命努力。”忽的想起小時候,我是總招大人們喜愛的。他們總會邀請我去家里小住一段時日,我便收拾行李就去了。
那時候真是,啥也不怕。早晨跟著大家一起像模像樣抬著臉盤子洗臉,晚上去河沿洗澡。讓我唱歌便唱歌,讓我走臺步便走臺步。
便抬起筆開始寫了。不能寫就看書,看完書再寫,寫不好就寫不好的。一直一直這樣堅持。只能如此了,因為我也怕窮途末路了。因為讀書,讓我覺得有恐懼感也是好的。
當他決定寫小說時,就覺得應該用跑步來維持體力了
對于生活的平衡,這方面,我做的很差。這一部分,讓我體會到,如果日后也想當個小說家,或者作家的話,需要這些。
這讓我思考。可能從一開始就需要從動機出發,再回到做這件事情的目的。
因為公眾號的運營,進步很緩慢。甚至被說出字句不接地氣。我開始懷疑自己,尋找突破的方法。好像沒有比喜歡更重要的事了。但又考慮到,不工作的話,好像是一種耍流氓了。
我開始想著投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問題開始得到解決,我很開心。
我驚異于村上春樹的眼界,他能從現在看往未來。我沒有斟酌過,只是單純的喜歡,有時候喜歡真的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只是喜歡的話。
我感受到,他寫小說的許多方法,都是從每天的清晨中得到的。
寫小說的四個步驟,由這本書來看。需要才華、集中力、耐力、膂力(體力)。
大概每個寫小說的人,真的是要從不同的方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否則無法持之以恒地創作吧!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就成為一個人的標志啦。
在充分了解了自己之后,始終保有自己的節奏,就顯得尤為重要。
便能用村上春樹的話——“只要扛過那些日子,別的日子還是不錯的。”來激勵自己了。
在寫作中遇到的困難的感覺,他也說是物理體能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方式,也可能忽然就沒有主動的意識了。或許是缺乏輸入,也許是組織語言的能力出了問題,總之是需要調整狀態的感覺了。
更多的我看到他用跑步來面對人生的態度
1.永不放棄的決心。村上春樹參加鐵人三項時。就是那種,絕不放棄。如果失敗了便找各種方式再討回來,直到內心安寧。我想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吧。
2.做事情善于發現美好,保持動力。24次馬拉松,遇到美麗的姑娘,還有超越自己時的驚喜都讓他感到有動力。他說自己不是個樂觀的人,我卻覺得他很是樂觀。
3.從生活中找到想要的東西。想起聽之前李笑來的課,他說不備書單是因為,如果心里有想表達的東西,目之所及便是可以表達的東西。所以在跑步中,他也寫出了這么多感悟,訓練了這么多寫小說可以用的能力。
大部分的訓練還是融入在我們每天所做的事兒里,這讓我頗為震驚。也愿意嘗試這么做。
4.協調肉體和心理的平衡。在提及為啥寫小說時,村上春樹說,之所以寫小說便是因為喜歡,之所以跑步就是要擁有體力。在跑步中達到極限時,他的強硬堅持讓我想起一個教練的故事。教練訓練學員時,企圖讓其突破自我,說了很多話。他說相信自己可以突破這個距離,他不斷地說著你可以,然后看到成績后,欣喜不已。
有些事,可能未到極限只是還沒去做,已然害怕了。
僅此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