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莫名飛來的電話,讓沙啞著嗓音的我一臉懵逼:誰給我介紹的對象?這么突然?
對方自報家門開始HR般的例行詢問:哪一年的?在哪兒上的學?什么時候畢業的?在哪兒工作?住哪兒?我懵臉依舊一一回答著,事后心想:我直接遞個簡歷豈不更方便?
掛掉電話不禁笑了,除了母上大人,誰會如此唐突地連招呼都不打就把人甩到臉前,親媽,沒辦法。只是,每一次碰到讓我沒有好感的人,我都忍不住捫心自問:我怎么會招這樣的人呢?我怎么給人留下的都是那樣的印象,以至于給我介紹這樣的對象呢?當然,我不是說對方不好,或者哪里差,而是,不搭呀!話不投機,畫風不合,回一條信息都要躺尸半天才能鼓足勇氣——單身女青年,就是這樣被動。
前些天看了奇葩說姜思達做的一個視頻《相親角的爸媽不是怪物》,又想起之前SK2《她最后去了相親角》,怎么說呢,還是一樣的感受“理解父母的不理解”。以愛為名的雙方,又有誰忍心苛責呢?
談起找對象的事,我媽總會滿心憤懣地盯著我:我家這么好看的姑娘竟然找不著對象?!哈哈,我總會把這句話當成對我的夸獎,畢竟平時很少正眼夸我。
每次都習慣了嘻嘻哈哈躲過父母的明說暗示,其實也不是不在乎,畢竟身邊的同齡人、朋友、同學抱娃兒的都屬于常態了,也只有每每被父母揭開這個疤的時候,我才會陡然重視起這個問題,平時有事可忙,有人可約,有手機可玩的時候,對象從來沒有必需品的感覺。
而近來種種緊迫感都走到了正面戰場,苦惱也與日俱增。在憂慮自己無事業、無存款、無房子的情況下,再缺任何一樣的都是要命的。想投入更多時間去拼搏那些能明顯帶來生活改變的東西,卻總有這么一樁事懸在心上,也許并不沖突,可誰叫自己,天生就不是能舉重若輕的人呢。
其實還是把感情、婚姻這事看得太重,不然為什么從不肯放自己輕松對待呢。
微博上說“如果把結婚和生孩子從自己未來的生活劃掉或者不是必須,那么就會發現生活多了很多選擇、有了更多可能”,是啊,應該連年紀這回事都會忘了吧!
然而這件事又真的影響了什么呢?是影響我早起背單詞了,還是耽誤我晚上去跑步了,又或者攔著我學EXCEL看TED了?
這個鍋確實是被甩出去的。
世界那么大,事情那么多,誰又能耽誤誰,千言萬言,還不是一個字:你懶!
剛開始刻意練習寫東西,總是不知不覺就開始抒發個人情緒,不過沒關系,我可以花時間來,等喪喪的情緒都寫完了,腦袋寫空了,就可以把關注點放在別的地方,真真正地開始“寫作”這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