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的癥狀
骨質增生的癥狀根據增生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有腰椎、頸椎、膝關節骨質增生等,每種類型都有自己不同的癥狀與表現。
1、頸椎骨質增生
頸項部有強硬感,活動起來會有彈響聲,且活動時感覺有一定受限。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嚴重還可導致癱瘓。
2、腰椎骨質增生
腰椎及腰部軟組織有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之感,甚至彎腰受限。產后婦女一般容易患腰椎骨質增生,癥狀為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后根神經痛、麻木等。
腰椎骨質增生的癥狀以階段不同而有所區分:
(1)第一階段為隱蔽階段,實際已經出現了增生部位,但增生的厚度或長度僅在1~2毫米左右。此時對人的活動尚不構成影響,且無自我感覺,或稍有感覺也無明顯的癥狀。所以,在隱蔽期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一階段大約持續1~2年的時間。
(2)第二階段為明顯階段,當骨刺的長度超過5毫米以上,對人體活動有明顯的影響。左邊椎間盤增生時,人體向左傾斜和彎曲,左邊的肢體即引發酸、痛、麻感。反之亦如此。有的人處于正常體位時也會產生一些癥狀,這說明某處神經長期受壓迫。
(3)第三階段為癱瘓或運動障礙階段。此時一般骨質增生部位多且增生長度超過10毫米以上,多年未有有效治療,從而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癱瘓。
膝關節骨質增生
發病初期,膝關節疼痛不明顯但有可持續性隱痛。當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劇烈運動后或久坐起來開始走時也會出現膝關節疼痛僵硬。
骨質增生的原因
骨質增生癥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是由于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導致骨關節變形,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但產后婦女亦是高發人群。
臨床發現,骨質增生的發病原因包括:
1、風濕、類風濕疾病到晚期可引起骨質增生發生。
2、腫瘤性骨質增生:部分骨腫瘤可有明顯的異常的骨質增生現象,如骨母細胞、成骨肉瘤等腫瘤。
3、慢性炎性骨質增生:慢性化膿性骨髓炎以及部分骨骼感染性疾病常有骨質增生的表現,這是因為炎癥刺激骨組織異常增生的結果。
4、外傷性骨質增生:如骨折后,骨折斷端的血腫機化以及骨膜都可引起骨質增生。骨折愈合出現的骨痂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骨質增生現象。
5、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包括骨骼退行性改變引起的骨性關節炎,頸椎、腰椎不穩定引起的小關節增生、椎管狹窄,還有一些,如跟骨上的骨刺等都可以引起骨質增生。
6、因工作的性質和特點,造成某些關節部位長期、大量地超負荷活動,也極易引發該關節部位的骨質增生,如長期伏案工作的文字工作者、電腦工作者等患頸椎骨質增生、手指關節骨質增生和手腕關節骨質增生的比例很高,患者年齡也比較年輕。
而對于骨質增生的高發人群之一的產后婦女,則較多是由于下列原因誘發骨質增生:
1、產后經常抱孩子或做家務,就有可能導致腰椎或手指關節骨質增生。
2、產后受涼,尤其是勞作后立即接觸涼水,容易引發骨質增生。
3、孕期腰椎等承受壓力過大,產后坐月子調養不好。
骨質增生的治療方法
患有骨質增生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延誤病情或者用不當方法治療,都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目前治療骨質增生治療方法很多,常見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中醫治療:中醫膏藥療法直接針對病癥用藥,通過藥物的強力滲透作用而發揮療效。
2、飲食治療:多吃富含骨膠原、維生素和生物類黃酮的食物,如魚肚、芒果、木瓜、甜瓜、葡萄等,幫助骨質增生的復原。
3、西藥治療:西醫對骨質增生尚未有根治方法,只能進行對癥處理,如疼痛時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麻木者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
4、手術治療: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5、祖-傳-骨-質-增-生-膏藥
骨質增生吃什么好
骨質增生患者,應多吃富含膠質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
另外,注意均衡飲食很重要。
骨質增生的食譜推薦:
1、山藥炒魚片:
原料:鮮魚片、青蘿卜各600 g,鮮山藥300 g,蔥絲、淀粉各10 g,姜絲6
g,做法:山藥去皮,洗干凈,切成細末;魚肉片放在碗中,加適量淀粉、精鹽,打入雞蛋,拌勻,腌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油少許,燒熱后加入蔥絲、姜絲拌炒片刻,加水適量燒開,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卜絲、精鹽,用文火燉約20分鐘,加味精調味,即可上磔食用。
功效:補益肝腎。適用于腰椎骨質增生,屬虛型,腰膝酸軟無力,耳鳴眼花,不能久坐者。
2、芡實紅棗烏頭魚湯:
原料:芡實45 g,大棗(紅棗)10枚,生姜末5 g,烏頭魚1條,蔥、黃酒、精鹽少許。
做法:將烏頭魚去鱗、鰓、內臟,用清水洗干凈,將黃酒抹于魚身,同姜末一起放進油鍋,煎至魚身兩面呈嫩黃用。把大棗去核,與芡實一起用清水洗干凈。將炒鍋洗干凈,置于火上,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煲至水沸,然后放入魚、大棗、芡實,鍋加蓋,改用文火繼續煲4小時,加入少許精鹽調味,即可服用。
功效:補腎補血益精。適用于腰椎骨質增生,屬腎虛者,腰膝酸軟無力,氣短少言,耳鳴失眠。
骨質增生檢查
醫生對于骨質增生的檢查,一般會進行以下判斷:
1、檢查患者身體
如可見腰椎生理曲度異常;腰椎兩側肌肉有壓痛,或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現下肢麻木等癥狀,則可確診腰椎間骨質增生。
2、如患者有腰椎曲度異常、腰椎側彎、腰椎椎體間隙變窄、腰椎椎體及小關節突增生、腰椎滑脫、椎間孔狹窄等改變。拍腰椎X線片發現正位、側位、左右斜位的改變,亦可確診。
3、與其他腰椎疾病區別開。腰椎骨質增生所產生的各種癥狀應與多種腰椎疾病鑒別,如腰椎間盤突出癥等。
4、滑液檢查
受累關節如伴發攢膜炎可出現滑液量增多。典型者清晰、黏稠、細胞數不高(<20×109/升),多為單核細胞。攢液中可見軟骨或骨碎片顆粒,軟骨碎片中可見軟骨細胞。
5、關節鏡檢查
能直接觀察關節內部情況,能清楚觀察關節軟骨及其周圍組織,但由于本檢查畢竟屬于創傷性檢查,可能伴發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應,且費用較高,不可能作為常規檢查。
6、X線平片
是追蹤病情變化的標準。拍膝關節片時,病人應取站立位拍前后位和側位片,髖關節和手關節可只拍前后位片。在早期階段,X線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見關節間隙不對稱性狹窄、關節面下骨硬化和變形、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面下囊腫和關節腔游離液體等。骨性關節炎的x線特點為:①關節間隙狹窄,如在膝關節,可小于3毫米;②關節面硬化變形;③關節邊緣骨贅;④關節鼠;⑤軟骨下囊性變,其邊緣分界清楚;⑥骨變形或關節半脫位。
X線片可分為五級。0級:無改變;1級:輕微骨贅2級:明顯骨贅,關節間隙正常;3級:骨贅外關節間隙中度狹窄;4級:骨贅外關節間隙嚴重狹窄,伴軟骨下骨硬化。
骨質增生預防
骨質增生的預防要注意幾個方面,避免長期劇烈運動、及時治療關節損傷、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等。而對于產后的新媽媽,建議按以下幾項去預防產后骨質增生:
1、產后容易產生腰椎骨質增生,因此產后需要多臥床休息。尤其對于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產后過度勞累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平時要保持良好的坐姿。長期坐位工作與學習者, 應選擇可調式靠背椅使坐位時腰部有所依靠, 減輕腰部負擔。
3、選擇良好的睡床。睡硬床或半硬床, 有利于預防產后骨質增生。不主張睡軟鋼絲床。
4、避免腰部受傷、受寒。腰部受傷、受寒會直接誘發腰部疼痛,平常注意保暖總是好的。
祖-傳-骨-質-增-生-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