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接觸微信讀書以來,已經在微信讀書上讀了近120本書了。今天重新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回顧了自己的讀書歷程,與書中提到的四種讀書方法很契合。
從最開始一字一句的基礎閱讀,到有選擇的檢視閱讀,再到有文字輸出,有思考的分析閱讀,一直到最后的主題閱讀。我相信,現在仍然會對如何閱讀一本書感到困惑,建議大家可以讀一下《如何閱讀一本書》。
一.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對幾乎所有閱讀本書的讀者來說,這個層次的閱讀技巧應該在小學時期就已經學會了。
我個人對基礎閱讀的理解是,可以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讀完一本書,但是不能區分書中哪些是重點,只會囫圇吞棗式的讀書。所以,很多人閱讀速度慢,很長時間都讀不完一本書,養不成讀書的習慣。對他們來說,讀完一本幾百頁的書太難了。
二.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才算是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其中一種檢視閱讀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通過檢視閱讀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讀,對自己有沒有幫助,快速了解書籍的內容。
對于檢視閱讀,結合書中給的建議閱讀步驟,我總結了一下自己閱讀的習慣,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以在微信讀書上讀電子書為例,
1.拿到一本書后,先看書籍簡介和短評,對這本書主要講什么以及書籍的價值有一個預期了解。
2.先看目錄,根據目錄可以判斷出大概哪些章節對自己有用,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對這些章節在快速閱讀時,多分配一些時間。
.看序言,通常在序言里,作者會對寫作背景有一個介紹,有些作者也會在序言中寫出具體每一章會講些什么內容,你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定位到對自己可能性有幫助的章節。
4.每章每節的小標題很重要,往往小標題都是一章或一節的總結。
5.檢視閱讀時,注重看每一章的開頭和結尾。
三.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在分析閱讀階段,有以下幾點可以借鑒:
1.最好在閱讀之前就知道所讀書籍的類型,比如我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已經知道這是一本關于讀書的實用方法論書籍。
2.可以用幾句話敘述整本書內容 。也就是說,你在讀完一本書后,可以給別人講出這本書是講了什么。很多人讀完一本書后,感覺讀懂了,卻講不出來。
3.可以列出書籍的大綱順序。我個人覺得,你可以嘗試在讀完一本書后,用思維導圖整理下書籍大綱,這對以后重讀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并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但只是書本字里行間的比較還不夠。主題閱讀涉及的遠不止此。借助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因此,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主題閱讀很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是,抓不到重點,總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偏離閱讀初衷。比如你想閱讀一本書中關于如何學習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其他章節對自己也很有幫助,在不知不覺間注意力就偏離了如何學習這個重點。
所以,一定要明確,你關心的主題才是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籍。在進行主題閱讀前,可以以問題為中心,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目標,選出一系列的書籍。
PS:
我是一名讀書筆記愛好者,近期組織了一期手寫讀書筆記營活動。組織這次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就是希望能把喜歡寫紙質讀書筆記的伙伴們聚在一起,分享一些自己關于筆記和閱讀的一些心得體會。正所謂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
每周會有一次課程分享,分別從”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如何利用讀書筆記,寫出一篇讀后感”、“如何整理和重讀筆記,促進知識內化”四個方面進行講解,讓你系統地學會閱讀和寫筆記地方法。
同時大家需要每天完成一頁手寫讀書筆記,打卡至簡書【手寫讀書筆記養成營專題】,我會每天統計大家的打卡數據。
感興趣的可以加微信:weixin-muou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