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人們都是慵懶的,可是父親早早地起了床,披著棉衣來到院子里,清晨的太陽還沒有升起,窗外樹枝上的鳥兒在嘰嘰喳喳。父親走到井旁洗了把臉后,回屋坐在自己的工作桌前,所謂的工作桌就是一個茶幾,上門正堆著昨天晚上磨好的中藥,父親要做的就是通過那桿牛骨小稱稱量分份然后用草紙包裝起來。
那桿因為藥面和長久的使用的秤桿早已看不到原先潔白的顏色了,從爺爺的爺爺就開始使用著的小稱已經傳了好幾代人了百余年的時間里家里人用這個小稱稱量了數萬斤的中藥藥面,并用這些中藥面幫著無數的人們擺脫腰椎間盤突出的折磨。現在到了父親這一輩還依然保留著這份古老的炒制中藥的手藝和代代相傳的小稱,這個小稱稱量的不僅僅是那一包包的中藥,也在稱量著一代代傳承人的良心和責任。
天漸漸地亮了,耳邊傳來雞鳴狗吠和隱隱約約劈柴的聲音,炊煙開始從鄰居家的煙囪升起。父親的中藥也都已經包完了,等著待會吃完早飯還要將這些中藥打包好送到鎮上的快遞部發往全國各地的腰間盤突出患者的手中。
如今已經年過半百的父親,因為繁重的農活的中藥的經營早已滿頭銀發,但他從來都不服老,每天早上總是要跑跑步跳跳繩。一年一年的的時光流逝,好像有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守在農村里,種著幾畝薄田,炒炒祖上留下的中藥,忙著累著也自在著!
戥子:一種小型的秤,用來稱量金、銀、貴重藥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