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再現《唐雎不辱使命》
原創 藺麗燕 燕語詩心 2023-11-27 09:47 發表于內蒙古
編者按:
《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講述了強大的秦國與弱小的安陵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秦王提出以五百里地換取安陵,其實就是想吞并。唐雎臨危受命,出使秦國,最終不辱使命,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
學完本課,布置了一篇小練筆。孩子們的文字,生動有趣,好玩耐讀,特此記錄,以饗讀者。
唐雎對外交涉取得圓滿成功
初三一班 劉卜菘
安陵社電,唐雎對外交涉取得圓滿成功。這標志著我國再次以外交取得和平。唐雎此行不僅彰顯我國對國土安全的渴望,也充分說明秦國是個欺弱怕硬的國家。在xx日上午,唐雎進入大殿與秦王對話,雙方交換了立場,但秦王仍不妥協,唐雎便拔刀而起,秦王見勢只好答應我國的條件,這也標志著我國對強國外交勝利的又一個典范。
我安陵國是個小國,但安陵人不小。外交勝利也離不開我國人民的強烈呼聲和唐雎在談判時的努力。我們在唐雎為模范的引領下,不忘初心,守牢國土,向唐雎學習,敢與損害我國利益的事情做斗爭。
教師點評:非常符合新聞寫作的“倒金字塔”結構。語言簡潔,中心突出。
針鋒相對——我與秦王“戰斗”的日子
初三一班? 魯燕錦
戰國X年X月X日? 晴
我今天心情格外好,像花一樣綻放,像吃了蜜一樣甜,像晴天一樣明媚。畢竟我以三寸之舌打敗了秦王想吞并我們安陵國的陰謀,想想那場景真叫人回味無窮:
秦王派使者到我安陵,并對大王說用十倍的土地換我安陵。大王不悅,秦王不悅。我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最終粉碎了秦王的吞并之夢。第一眼看到秦王時,感覺他傲慢自大,咄咄逼人,言語眼神中,都是瞧不起,那又怎樣?盡管他很生氣,我就是理直氣壯說不換。沒想到秦王怒了,他說“天子之怒”,我轉“布衣之怒”,秦王對此不屑一顧。他還說什么庸夫之怒不足掛齒,我便再轉“士之怒”,順便暗示他我將行刺于他,殺他措手不及。秦王害怕了,長跪而對我表示歉意的樣子讓我心里轉憂為喜。而且我唐雎以死相逼沒有辜負我安陵使者之使命,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心里更是暢快甚是高興。
教師點評:本文用簡潔的語言回顧了與秦王談判的事情。首尾呼應,倒敘手法,值得一讀。
針鋒相對---我與秦王“戰斗”的日子
初三一班 王悅舒
? ? 自從秦國把魏國滅了之后,秦王越來越野心泛濫,越發不可收拾。有一天,安陵君任命我去與秦國談判,我跋山涉水,終于來到了秦國。且看秦王便要用他五百里的地來換我們的安陵國。我心想:當我傻啊!明明想吞并,還說要換,想著想著心里便給了秦王一個白眼。我說不換,秦王便發怒了,還跟我說:“天子之怒”,哎呦!不罵你就不錯了,還威脅我,我便接著就說:“布衣之怒”,我才不管他是怎樣的,反正我把劍拔了出來,秦王見我拔下了劍,慫了!!!直身跪著向我道歉,我心里暗暗自喜:還治不了你,真是的,我要是治不了你,我都不叫唐睢,幸好我也終于保住了安陵國國土,圓滿完成了任務。
教師點評:心理描寫傳神,現場感很強。
針鋒相對—我與秦王決斗的日子。
初三1班:吳艾暾
前日,秦王派人來我國,向我王說,秦王將用500里的土地與大王換50里的地,請大王允許。我王聽后,便知有詐,只好先遣人派使者回去。我聽聞此事后,便奉我王之命出使秦國。
到了秦國,只見座座宮殿,富麗堂皇,燈火通明,我卻毫無膽怯之色。徑直朝正殿走去,剛見到秦王,禮畢過后,他便發問:“我用500里地和你主化安陵,安陵君為何不答應我?”我滅韓亡魏,卻看在你主的面上不曾動兵,但如今你王卻違背我的要求,難道是在輕視我?看此人這般無禮,我心惱怒,強壓怒氣回答道,不是大王您所想的那樣,我王乃繼先王之地而守,不敢隨意同一交換,寧愿終身守之,別說是500里、幾千里也不會換的。他聽聞此話便大怒道,你聽過天子生氣嗎?我要是生氣了,你不會有好下場的。聽聞此言,明知是在威脅我,我便與他針鋒相對道:“那大王聽到平民發怒嗎?”“不就是摘了帽子光著腳在地上磕頭嗎?”他輕蔑道。他竟如此愚笨,我心想。可出于禮節。我答道,大王所說是普通人之怒,并非士之怒,古有專諸刺王僚,攝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此三人加上我,將成為四人了,若大王還是逼迫如此,我將效仿此三人,與大王同歸于盡。只見他神情失色,眼神中帶著驚恐,定了一會兒,才笑臉相迎,向我賠不是。
我成功的完成了大王的使命,保住了我國土地。
教師點評:人物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再多一點兒就更好了。
針鋒相對——我與秦王“戰斗”的日子
初三(1)班 李金樾
回想起來,當初秦王非要和安陵君交換土地,被拒后,他還不高興了!安陵君只能派出我這名大將了。那一天,天氣很好,是個大晴天。我正式與秦王談判。他那輕蔑的語氣,真是讓人不爽,但礙于他的權力之大,我只好冷靜回答,我國不想交換,可他不聽,甚至將自己比喻為天子來恐嚇我,我怎么會怕他?像他這種驕橫殘暴、傲慢自大的人,也就嘴皮功夫厲害,我應對自如,舉了專諸刺殺吳王僚,聶政刺殺韓傀,要離刺殺慶忌這三個例子,暗示得很明顯了,若他再咄咄逼人的話,我為了我的國家可以和他同歸于盡。這個時候,我已經把手放在劍柄上了,若秦王再逼我,我可要拔劍了。真沒想到,堂堂秦王竟是欺軟怕硬之人,他下跪向我道歉,稱呼也更尊敬了,這次出使秦國大獲全勝,真不愧是我——唐雎。
教師點評:結尾充滿了自豪感。
唐雎不辱使命外交成功
初三二班 黃曦瑤
安陵于戰國末年ⅹ月ⅹ日來報:唐雎不辱使命,外交成功!
繼秦王與安陵君提易安陵一事遭拒,秦王大為不快,遂遣唐雎出始秦國外交談判。談判中,唐雎面臨秦王之質問,不卑不亢,從容不迫,明確堅定吾國之立場:受地于先王,不易!同時,又巧妙轉移話題,從天子之怒轉向布衣之怒,先禮后兵,以“挺劍而起”來表明其視死如歸的決心,最終使秦王談和妥協,外交成功。充分的展現了吾國優秀的外交風范,有力地維護了吾國領土之主權與國家之尊嚴。
這次外交的成功,不僅維護了吾國的尊嚴與利益,也讓我們從唐雎的優秀外交中得到啟示:要善于運用語言的藝術,要在立場中保持堅定,要不卑不亢,先禮后兵。同時,也讓我們為維護國家的尊嚴與利益共同做出一份貢獻!
教師點評:小國報道,有大國風范。
針鋒相對——我與“秦王”戰斗的日子
李凈軒
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我迷茫了……那年我90歲……
? 秦王政一統天下之心,路人皆知,韓魏歷代君王數百年努力就這樣灰飛煙滅,更何況我們這樣的小國,若秦王想要他隨時可以拿去。這使命太沉,怕是我這把老骨頭擔不起,我不想做安寧的罪人,但我若不做,又有誰來拯救我的國家,等著秦王的憐憫嗎?
? 天下有二戒,其一命也,子孝親為命。其二義也,民愛國為義。我已時日無幾,不想葬在秦土之下,不想讓我安陵的子民生長在暴秦之內。故而我必須去。秦的底氣在于他的虎狼之師,那么就讓我這三尺微命做安陵的底氣。
? 那是我終于見到了這嶺山東六國談之色變的秦王政。容不得我瞻仰他的威嚴,他剛見我就開始咄咄逼人,想要空手套白狼。我以命相逼,他才有所收斂。索性我成功了,秦王讓步了,我唐雎不負君王,不負國家,不辱使命。老年人并不喜歡打打殺殺,但也能為國家奉獻一切。
? 我帶回了“安陵國存”的消息,舉國歡慶,我仰天大笑“山東六國五百年,不如我這蕞爾小國”。
教師點評:全班只有這個孩子注意到了史實與文學的聯系和區別。
記唐雎出使秦國
初三一班 羅暢
(戰國末期某月某日電 )唐睢受安陵君命,出使秦國談判,唐雎不辱使命,成功談判,換取我國尊嚴。談判初,秦王以強權質問唐雎,盛氣凌人,用十倍土地換取我國。唐雎沉著應對。而后,秦王勃然大怒,揚言天子之怒伏尸百萬,脅迫唐雎屈服。唐雎以布衣之怒針鋒相對,拔劍而起,與秦王抗衡,見秦王膽怯讓步,長跪道歉。唐雎終以膽識和謀略戰勝秦王的蠻橫殘暴,維護了我國領土與尊嚴。
教師點評:簡短精要的一則消息!
針鋒相對——我與秦王“戰斗”的日子
初三一班 張悅
戰國某年某月某日? ? ? ? ? 天氣:晴? ? ? ? 心情:緊張
? 一直以來,我們安陵國就常有人讓我們安陵國早日歸順大秦,就因為秦國比我們強大,對比我十分不服氣。終于在今天……
? 這天我君王找到我,派遣我出使秦國。他希望我能不畏強權,維護國家尊嚴以及利益去與秦國談判。看得出來君王他真的很擔憂此事。
? 來到秦國殿堂,的確很有氣勢和壓迫。不免讓我十分緊張,但我身上的“擔子”不許我退縮。我們便開始了談判。
秦王這人很有一股傲慢之氣,一直認為我們君王輕視他,甚至我們的談判讓他突然發怒。為了讓他明白,也是讓秦明白小國也不好欺壓,我便對他談到歷代士刺君之事,我還拔劍而起。此刻我心都涼了,全身好似在發抖,但秦王的確被我震撼了,連連道歉。這才終于讓我們國都維護了權利和尊嚴。
教師點評:如此一改,更加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