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忙碌的一天終于結束。吃過晚飯坐下來,一邊休息一邊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
書中這樣寫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那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已有不少有識之士指出,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高素質”的第一條應該是樂于向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她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
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這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著自己的“尊嚴”。其實,這不是尊嚴,只是威嚴。真正的尊嚴是敬重而非敬畏。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在課堂上,我們作為教師,要面面俱到,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外,我們要和學生們成為朋友,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總之,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用愛心、信心、耐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學生最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