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墨小白
手機依賴癥晚期的我今天又看了很多文字
一
? ? ? 感恩節
周國平說:“感恩是知行的統一,既要知恩,也要報恩,報恩不是只報恩主,倘若那樣,實質上仍是交易。”
? ? ?大愛無私,而小團體內部的互惠互利具有明顯的利己動機 ,他們抱團取暖。而相當一部分人的感恩是僅止于此的。對小團體外的人冷漠無情,錙銖必較。這是弱小的個體為求得存活而采取的原始方式。像是群居的食草動物。我們是經濟人,更是社會人,而最重要的,我們是充分獨立的個體。我謹希望,個體之間足夠的尊重。發自內心的尊重。
二
有空聚個餐 ?vs ?不如我們聊聊天。
一位客居法國的知友長文說明了中西方社交文化的差異,我對此深以為然。
第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對待吃的態度,中國民以食為天,吃在社交甚至于整個文化體系里都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西方的社交更注重交流,食物上非常簡單。二是聊天內容的差異,中國更多的是吹牛,眾人聽一人吹牛,或者各吹各的牛逼,即使聊聊奇聞異事,時政新聞,也是各自表達觀點,少有邏輯性強的討論。而西方討論食物政治文化音樂,民主,種族歧視,刑罰,制度,熟一些的話談論性經歷,似乎百無禁忌,甚至聊到后半夜,聊通宵。參與性很高,每個人都能聊幾句。三是目的性有差異,社交對他們而言更多是一種放松的場合,而對我們而言,社交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促成其他目的的手段。我們往往并不會單純的去享受和陌生人交流的快感。我們的社交范圍更小,往往是小圈子里的人抱團取暖。這可能和小農經濟的歷史原因有關。
? ? ?我更享受純粹喋喋不休的聊天,那應該很有趣。
三
? ?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我問猴子,都成佛五百年了,你寂寞么?
? ? ? ? 你說活這么久,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意思嗎?“
你說活這么久,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