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趕圖,趕圖時候聽到了這句“天高地遠滄海桑田,你我只是歲月的書簽”。
就被這句歌詞迷住了,細細的回味了很久。又去打開歌詞,細細的看了一遍。完整的是這樣的----“所有的愛都會慢慢的浮現,天高地遠滄海桑田,別讓生命停在幽暗的空間”。
這首歌是李光的《再見》。
我不認識歌手,看了看歌手(李光,2016星光大道總冠軍),看了看詞作者,曲作者。了解到,這是一首關于情,關于愛的歌。
但是,那句歌詞,給我的是另一種感覺,甚至讓我久久不能平息。
這世界再怎樣變化,我們只是歲月里的過客,既然如此短暫,就不要讓生命停在幽暗的空間。
記得上中學時,我的語文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鐵打的學校,流水的我們”。學生時代,對于還是學生的我們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升學上個好的高中。而對于年少的我們來說,并不會懂得努力學習,會有多重要。初三是我們青年時代的分水嶺,有的人選擇繼續去好的高中讀書;有的人選擇隨便去哪里讀書,只要能讀書就好;有的人會選擇拿到畢業證就不再讀書;當然,還會有一部分人高中還沒畢業,就不再讀書了。而在那樣一個農村中學的環境來講,做第四種選擇的人,是最多的。
在我們那樣的農村,那個時候已經不會有誰家的孩子為了付不起學費而輟學的情況了。也就意味著。第四種選擇的人,不會存在著,是家里付不起學費。或是父母不讓讀書的情況。只是他們自己,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以為抽煙、輟學、染頭、耍帥是真的帥,并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
而我的語文老師,一個40多歲的教了半輩子書的知識分子。對于那樣一種現象,是何其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許,很多年前,他是一個勇氣可嘉的年輕人,作為也是農村出身的他,毅然選擇回報家鄉,去教書,為的是改變一代又一代的農村孩子走出去。到頭來,卻發現,現實是那樣的可怕,那樣的,不可改變。
他是那樣一個長者,在三尺講臺上給我們說著三國水滸到紅樓,盡管很有意思,但臺下依然有人自顧自的睡著覺;他是那樣一個青年,在農村中學里給我們講著魯迅老舍到巴金,盡管很賣力氣,但臺下仍然有人自顧不暇的說著話。
他只能一遍遍的說著,“鐵打的學校,流水的我們”。一遍遍的意識到,他改變不了什么。然后一遍遍的傷著心。
學校在哪里,我們是過客。
世界就那么大,我們依然是是過客。
天高地遠滄海桑田,雖然你我都是歲月的書簽,但我們依然可以做點有意義的事,別讓自己活在幽暗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