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準備著: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出國的,所以堅持學會用英語。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創業的,所以努力去學習更多。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出書的,所以現在堅持去寫作。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有錢的,所以開始去學習理財。
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成功的,所以失敗是要體驗的。
知道自己現在一定會被嘲笑,我要選擇無條件自信。
這是今天點贊數最多的一條留言,與之相比較,我才發現,原來曾經熱衷的決定要長期堅持的好多東西都已經淡出了腦海:英語,書法,坐享…
正與初一,我制定了新年第一季度計劃,并且把任務詳細劃分到了每個月。然而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好多計劃都還沒完成,有的甚至早早的都已經放棄了。想一想,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明明每天都有一定的空閑時間,為什么不去完成計劃,反而去發呆,刷新聞,甚至是看小說呢?
最可能的答案還是:動力不夠!
剛訂專欄的時候,有28周的課要補。那時候每天學習一周的內容,并把重點知識摘抄到筆記本上,每天都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時間不夠用,恨不得把一秒鐘掰成兩半用。然而,隨著補課結束,學習的動力也隨之降了下去。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剛完成了一項高難度的任務,需要休息調整。所以每日日常還是原來的每日日常,但其中的水分卻是大大增加了。每天背單詞的數量從六十個減到了三十個,坐享,書法直接就取消了。雖說每天仍在學習專欄內容,但更多的是學到了本子上,沒學進腦子里。每日反思的質量也大不如前了…
一起學習的小伙伴都在成長,甚至在成長率下成長,而我已經開始懈怠了,甚至快要放棄了,還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勞逸結合。
未來世界1%之后都是落后。懈怠不可取,動力不足,那就自己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