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期寫學期總結從百度抄過來的口水句總少不了那句,時光如流水…這次真的畢業了,整個學生時代都畢業了。曾經無數次提過想快點畢業自己賺錢想要獨立想要自由,真正畢業的時候還是不舍多過憧憬的。就像初中的時候特別羨慕那些輟學打工的姐姐,僅僅是因為覺得她們過年回來都很時髦…短視并且自以為是這個毛病可能永遠都改變不了。
很多高中才懂的道理初中的時候明白了該多好,很多大學才懂得的感悟要是高中就體會了真的會順遂很多。所以讓小孩晚點開始上學是多有遠見的事?一開始我是這樣認為,后來又漸漸推翻了。我一直記得一位我非常敬重喜歡講課出色甚至是德高望重的老師,有一次非常痛心疾首地懊惱自己的現狀,只是因為見識了有錢人的“高級生活方式”,年過半百的老先生足足抱怨了半小時,坐在第一排的我尷尬的不知道眼睛該看哪里。后來有學妹來詢問該老師的課,我非常簡潔的說了句還不錯可以選之類的話,心里卻只能想起老師那次的抱怨了--很有讀書人口誅筆伐的風范。我一度想給他找理由可能當時先生心情不好,都不得不承認那更像是淤積已久的意難平。人,都有很多面。那種感覺不可說,就像你一直以來喜歡的宋冬野突然去吸毒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歷史總是相同的,古往今來人們的困惑期許煩憂感悟經驗教訓都是差不多的破事。前人的學習和修養過程,現在有多少人跟的上?讀了點書也是望其項背而已……記得剛拿到kindle的時候,豪情滿懷地命名“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現在,它叫“人丑就要多讀書。”
高中畢業那年我18歲,那時很堅定的相信舍友同窗好友,一輩子都會一起走。覺得自己遇到的老師同學都是獨一無二,珍貴無比的那一種。甚至一聽到友誼地久天長這類的歌都忍不住唏噓…現在還是覺得很彌足珍貴,但有多少高中同學也是四年沒見了,610也是努力都聚不齊連群里也不怎么活躍了…我開玩笑的說過,誰想要聚齊召喚神龍誰就快找個男朋友結婚吧。嗯對啊,我的姑娘們都是那么可愛,希望聽到的都是你們開了掛的人生和開心幸福的大笑。
大學畢業這年我22歲,王小波說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覺得什么都捶不了我。我想,這也是理想主義的頂峰時期,覺得我是來改變世界的而不是被世界改變。
在搬離學校以前,想為自己做個總結。翻了翻以前的記錄。大學好像真的都是一個人過的,跑步大概是唯一堅持下來的事。不管是開心的時候難過的時候,都很想去跑圈。然后就是讀書,排在第二。大一大二最為嚴重除了專業課一概逃課,把社科三搜刮個遍。讀木心讀米蘭昆德拉也讀安妮寶貝亦舒,來者不拒大多也是不求甚解。據營銷號宣稱,讀書是最低成本的優雅,嗯現在還有一種占到便宜的竊喜…最后大約就是考證吧,大學生考證熱這個話題其實是帶著貶義的。發起這個話題的人一定沒體驗過現在社會的大學吧。“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 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這句話是那個長得帥小說也寫的溜的菲茨杰拉德寫的。上了大學以后我很多次夢見自己去復讀了,或者有時候會很舅舅他們念的大學比起我們現在來不曉得高出多少。我們高中同學聊天總是調侃說都是二流國家二流大學的,有點無奈。大學不再具有幫你規劃未來制定目標的職能,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這種需要主人翁精神的時候我立馬就認慫了,我是真的不知道要干嘛。我有大把時間大把精力我到底應該干嘛我到底想干嘛。我一點想法都沒有,然后我就開始考證之路,考過很多證基本都是一遍通過。我會覺得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在,努力就能得到回報的心靈雞湯也繼續得到驗證。粉飾簡歷這事我一開始并沒那么想,只是給自己找點事做維持一下三觀撿一個遮羞布?
大學四年,最大的改變就是脫離了集體。印象中只有大一做到了熱情參加集體活動的新生本分,其他時候說實話甚至覺得是負擔…就覺得宿舍還算是很有集體感,歸屬感,久而久之也會覺得讓一群成年人毫無個人空間隱私的待在一個屋子里是很反人類的事情。 很有自己的想法又不想不合群,一個人比較自在又不想太自私。這大概就是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矛盾糾結吧…所幸,在大學結束的時候我很自在灑脫,不覺得委屈壓抑了自己也不給別人添麻煩。有些事情雖然遺憾但亦無妨。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弱任他弱,明月照大江。
大學四年,多了三兩可以交心志同道合的好友,還有一大群約飯約玩約啥都隨時應約的朋友,還有路上遇見會很開心打招呼有事求幫忙也會熱情響應的同學們。喝酒吃飯能玩到一塊的朋友、平時點頭之交但肯幫忙的朋友,都是朋友。以前把朋友的意義定的太重太小氣,以后要改~為人處世言語行為以前或者現在都幼稚,那又有什么關系呢。那就是我啊,那些糾結的小情緒、憤青的濫情懷、看不起別人自命清高的、上不了臺面的回想起來好笑的種種都是我自己啊。我很高興我的現在,也不嘲笑以前的我。
最近新摘錄一段米蘭昆德拉,分享一下作為ending pose吧。“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后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