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芬蘭】第21集-李天然-我在芬蘭做產品經理~

“來了您內~”

這是然哥視頻的經典開頭

我一聽瞬間倍兒親切~

話不多說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

在芬蘭互聯網圈兒工作的達人

李天然


然哥在芬蘭一家公司做高級產品經理

他經常分享關于產品經理的經驗和知識

對于在這個圈兒工作的朋友們來說

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

以及學習的方向

所以今天邀請他來做一期分享~!

一起學習和討論互聯網那些事兒~

(小聲說:今兒您可來著了,本期干貨滿滿,建議收藏,反復觀看)



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然哥的學霸背景~

| 90后,北京人
| 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在英國讀研究生后來到芬蘭工作
| 北京話最地道的馬拉松跑者

不愧學霸!還是那句話 ‘’越優秀的人就越自律‘’~


下面我將通過然哥的個人經歷,包括他在芬蘭找工作,以及做產品經理的經歷

給大家分享他的故事和感受~

(后面有然哥關于產品的燒腦思考,快戳!)

# 01 - 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

大家好~ 我叫李天然。先給大家講講我是怎么來到芬蘭的吧~

我在英國讀完研究生后,通過一個三個月夏季實習工作來到的芬蘭,主要工作是做關于無人機項目的市場調研

實習結束之后,想在芬蘭繼續學習,積累經驗。當時也很巧,公司正好想建一個無人機團隊。然后我就自告奮勇,說“我這三個月一直在做市場調研,我其實也會一點無人機操作,就讓我試試吧!”

其實當時哪會什么啊,就是在網上看了點東西,自己研究了點材料,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但是為了積累工作經驗,咱得先把牛吹出去不是~

其實公司也沒想這事兒一定能成,但是一看,我確實一直在做這塊兒的市場調研,就讓我負責了。

結果我一看公司這么給我面子,那我趕緊學吧~ 買了無人機,去大疆論壇上研究,下載了軟件進行實拍,每天飛倆小時。

一個月我這飛行技術也上來了,也了解了芬蘭的法律法規,還輸出了一套SOP,詳細說明如何出飛,如何申報。

三個月之內做了三個項目,一下給公司節省了幾萬歐元的成本。

公司一看,真不錯啊,就給我配了一個翻譯。之后這一年,我們倆就在芬蘭飛了27個項目,其中包括大疆一款經緯300無人機的首飛測試,飛越了芬蘭最長的一座大橋。我們倆也因為工作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附上然哥的打工照,同是天涯打工人圖片)

后來我回顧這段經歷,你說這個項目跟我專業有關系嗎?其實沒有。

但是我認為,學習能力很重要,因為我不僅學習無人機操作,還學了3D建模軟件,把航拍圖片導成3D模型,供設計師使用。

所以通過不斷學習,我們可以建立自信,培養學習能力,尤其是終身學習的能力。只要想學,你一定能學會。




# 02 - 抓住機會,大膽嘗試 #

后來在工作中,我帶起了整個無人機團隊,也做出了不錯的成績,我也給大家說道說道~

有一次,我們的芬蘭公司收到云南省某市的邀請,參加關于一個軌道交通設計的競標。

當時公司只有兩個人會說中文,而且只有我接受過正規的語文教育。所以,雖然在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情況下,公司還是決定讓我參與到此次的項目中。

剛開始在帶領團隊的時候,有的同事還不服氣,'為什么你一個剛畢業,乳臭未干的中國人就能直接來我們這里帶領團隊?' 后來我用實際行動證明我的能力,讓芬蘭同事心服口服!

其實當時公司是第一次參加中國的競標,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抱希望。但是畢竟第一次參與競標,還是要盡力。

所以我就開始搜索各種軌道交通的研報,在知乎、論壇上學習,快速了解整個行業的趨勢,翻譯投標文件......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又是客場作戰,我甚至在演講最后一刻才把PPT做完。

第二天參加會議,一進門就是一盆冷水!我看到另外一家設計團隊方案是用小推車送進來的。而我們的方案可能還沒有人家目錄厚......

想到這,我覺得徹底沒戲了。也許是心態放下了,沒那么緊張了,在匯報的整個過程中,我打滿雞血,一氣呵成,順利做完匯報!

當時心想“只要我認為我是專業的,那我就是專業的~!”哈哈~

在匯報中,我們否決掉了另外兩家公司一致默認的觀點。(關鍵點!)

在匯報結束后,萬萬沒想到!我們團隊的方案獲得評審的認同。并且與當時競爭的團隊產生了差異化,因此奪得頭籌!要知道,競爭對手可是非常有經驗的國內設計團隊啊!

后來我才知道,我們贏就贏了那個否決上!因為評委就是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否決這個方案。

于是,各種因素加在一起,我們第一次參加中國競標活動,反而取得了第一名。

我也因此創下了一個記錄:第一個非專業背景,第一次競標(而且還不是芬蘭人)獲得了第一名!

這一次的成就也成為了我跳槽到新公司的跳板。

所以,人生有很多機會,要大膽嘗試,不要在錯過機會的時候后悔。




# 03 - 敏銳洞察,迅速決策 #

后來,我選擇在我的事業上升期的時候選擇了跳槽。原因如下:

首先,從公司的收入結構考慮,無人機團隊就是一個輔助工作,只能作為一個節流的選項,能夠為公司節省成本,但是很難直接帶來收入。也就意味著,這個團隊永遠不會是一個公司的核心部門。

其次,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講,如果崗位不是核心部門的話,對于個人來說其實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我認為,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一個更適合自己,有更高天花板的平臺發展。

后來事實也印證了我的決定是正確的。公司效益不好的時候開始裁員,由于不產生利潤,無人機和其他輔助部門首當其沖,被裁掉了。

所以不管在國內國外、自己才是自己的最佳資源,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自己的超級長板!




怎么樣?不知道大家看完了然哥的經歷分享有什么感受呢?我覺得,然哥這一套操作“行云流水,毫不拖沓”,“該出手時就出手”,職業規劃非常清晰,不知道大家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什么想法呢?歡迎大家在后臺留言

我們一起探討和分享互聯網的知識與經驗~




既然然哥的職業是高級產品經理

那么接下來~那就請然哥給大家分享一下他在芬蘭做產品經理的故事吧~

可能大家會好奇:國外有沒有產品經理呢?

下面讓然哥繼續為咱們解答


那必須有呀~ 國外的產品經理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Product Manager(PM)

另一種叫Product Owner(PO)

PM主要是負責一個產品中長期的目標和路線圖,主要工作是定調子,引方向。

PO主要負責帶領跨部門團隊的交付,在特定的資源和時間要求下做正確的事兒。

但是現在兩者的定義越來越模糊了,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一定是既能帶業務,又能抓交付,而且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 關于產品的思考 #

今兒跟大家分享一個底層思考框架,可以直接提升你的思維邏輯能力,讓你遠離被割韭菜。這部分內容比較燒腦,但相信你看完絕對會大有收獲!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個最近比較火的文章里面提到的一個例子。


如圖所示:

第一轉是請一個KOL花了1萬塊錢,播放量2萬次,賣了3000塊錢的貨;

第二種是花了2萬塊,產生了3000萬的播放量,成交額10萬塊錢。

圖片中的“ROI(ROI=單位投入產出比,英文:Return on Investment,即每花一元錢能帶來多少收益)“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這里面提到了一個新概念叫做“GPM”,即每千次播放所產生的銷售額。

通過這個例子,作者想說明的是,在直播電商里,相比較ROI而言,我們更應該關注GPM。因為抖音可以通過轉化數據,持續放大并校準流量池,從而產生一個滾雪球的效果。

并且GPM數值越高,這個雪球的加速力度越大, 從而使得GPM更高的這組(ROI:3>0.3 但GPM 150>33.3)最終會帶來比ROI更高的收益。

乍一看大家是不是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里可能存在的陷阱呢?

這里存在至少兩個重要假設。

第一:如何保證GPM規模化投放后,依然是滾雪球的效果。

也就是播放量到300萬次,成交額就一定是3000000x150/1000嗎?

你怎么能確定抖音能為你找到精準流量并持續投放?

第二:如何保證GPM規模化之后,沒有更高的成本投入,企業最終賺取的是利潤?

而利潤=收入-成本,但GPM視角下,沒有考慮到成本,成本也有可能加倍增長。

也就是CPT(Cost per Time)會不會從1萬變成10萬?

那么同樣達到300萬次播放的時候,你怎么能確定,最終利潤一定會比ROI那組更高?

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你去掉這兩個非常重要的假設,那么作者的推論就沒法成立了。

ROI這組依然是更加的選項,而這個就稱作“信念飛躍(Leap of faith,最初源自Eric Ries的經典書目《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

“信念飛躍”指的是那些其實你不知道會不會真的發生,但是你假設一定會發生的假設。注意!是【假設】,而沒有了這些假設,那么由因到果的推斷就不成立。

所以大家回想一下,很多時候被割韭菜,或者盲目相信一個人或一件事,是不是就是忽略了這些“信念飛躍”。

最后給大家留個思考題,有人說“只要長期定投基金就能成為富人”,這句話里你發現了多少信念飛躍?歡迎大家在后頭給我們留言,一起探討你的想法~

謝謝大家!

關注我

用產品經理的視角

帶你理解職場和商業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