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不在家,到了中飯時間,我決定給自己下廚做碗西紅柿雞蛋面。你還別說西紅柿雞蛋面好做,我在網(wǎng)上簡單搜了一下,光做法就有四五種,我即將要使的這種做法也是偷學以前室友的。
首先準備一小截蔥和姜片,洗凈后,切成蔥花和姜絲,放入小碗中備好;準備兩個西紅柿,洗凈,切塊,放入小碗備好;再取兩個鮮雞蛋,去殼置于碗中,加少量清水,靜置備用。
大火熱鍋,放入適量油,然后依次放入蔥花、姜絲熗鍋,加入適量鹽、花椒粉、胡椒粉,攪拌翻炒,約3分鐘后放入西紅柿塊,再反復攪拌,約5分鐘,至西紅柿塊融化成汁液。然后,倒入適量清水,加蓋,大火至煮沸。
等待湯水煮沸的過程中,我將剛才使用過的刀具、案板、碗筷洗凈,放入櫥柜。待我收拾完了,鍋里的水也煮開了。然后準備好適量細面,緩慢放入鍋中,用長筷輕輕攪動一下,防止貼在鍋底,然后加蓋煮沸,至白氣泡大量涌起,再用長筷攪拌至白氣泡沫消失,然后加蓋再等待煮沸至氣泡大量涌起,反復三次,至面體呈半透明狀(熟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嘗嘗)。
將攪拌均勻的蛋液,繞圈均勻的澆在湯面上,靜待一會,待蛋花成形,然后用長筷輕輕攪拌,防止糊鍋。小勺品嘗,測試口味,淡了就再加入適量的調味品至滿意,最后一碗香噴噴的西紅柿雞蛋面就做好了。
從備料到做好出鍋,整個過程下來,花費時間基本控制在十五分鐘左右。如果放在以前至少要搞到三十分鐘開外。因為之前是單線程繁瑣做事,而現(xiàn)在是雙線程簡便做事。
具體來說,就是之前做一碗面時,習慣去模仿別人,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開始架勢擺的總是很大,哐哧哐哧,擺上好幾個空碗,用來備料。最后沒有用上幾個,反倒弄臟了好幾個。在等待將湯水煮沸的過程中,就那樣杵著,盯著鍋,沒去收拾用過的器具和碗筷。而現(xiàn)在是用一個碗,拿出來一個碗。等待湯水煮沸的過程中,及時把用過的碗筷、案板等器具清洗入柜。這樣平行做事,一點也不耽誤事兒。
看得出來,之前做飯低效,大部分原因是沒有做到平行做一類事。而之所以沒有做到平行做事,有一部分原因是對正在進行的步驟不放心,需要盯著才放心。歸根結底,還是心里沒譜,缺少總體認識,也即是在開始之前根本沒有進行演練。
這還僅僅是說那種杵著,干等著水被燒開的一類人,而有一類完全是因為分心,沒有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專心干好一件事。直接在燒水的過程中,去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了。這種情況,要么是很自信,要么就是根本不靠譜。
所以,要做到有條不紊,效率高效,還是要對做事步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的。能夠提前在心里進行演練,并能夠注意到各個步驟的注意事項。還有重要一點,就是思想的轉變,原來一直是別人要我做飯,而現(xiàn)在變成了我要做飯。從外驅動,轉變成了內驅動。
總結:
- 做好一些事,首先要轉變好心態(tài),從必須做,到想要做,從被動到主動。
- 在真正開始行動之前,關注一下整體的步驟流程,思考具體的細節(jié),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結合之前操作過程中的失誤點。這點其實是需要建立在多次練習試錯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要想做好一件事,是需要提前做好功課的。
- 在進展完畢之后,進行總結分享。至此一個學習,實踐,總結,分享的流程算是畫上一個圈。
做一碗西紅柿雞蛋面是如此,做程序開發(fā)工作也是如此。其實,要想做好任何工作,任何事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現(xiàn)在開始,我們一起刻意練習,遇見更好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