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間斷性地懼怕社交,自己很明確的一點就是社交會消耗我的精力,有的時候我會焦慮。長時間密集接觸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會讓我特別累。有文章說外向型人格是能從社交獲取能量的,內向型人格是從獨處獲得能量的,這種描述能讓我明白這件事先天大家就是有所不同的,沒有好壞對錯。看來從社交獲取能量的能力我是不具備了。
但我現在不會說,我就是不適合社交。因為我把社交看成一種可增長的能力。
先說為什么我需要讓自己社交?且不說適當社交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個人體會以及一些案例讓我這么認為),社交能讓人快速獲得大量信息,有的時候會給你很大的幫助,社交還可能給你帶來某些意想不到的機會。
明白社交的必要性后告訴自己,社交并沒有那么困難,你只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和練習,假以時日,你的社交能力會提升。看過一些關于社交的書,也越來越不會排斥與別人交流。拋開所有具體技巧,我現在還是覺得思維的轉變很重要。
第一,不再覺得自己就是無法社交的人,不再逃避社交,而是學著平常心面對。
第二,對自己的能力或其他方面有正確的認識,接納并肯定自己,以平等的心態與別人交流,這樣狀態平和很多。很多社交焦慮的深層原因是自卑。
第三,提醒自己大家并沒有那么關注你。比如聊天時候不要太怕說錯話,因為很多時候別人不會記得你的某一句話,而是只能記住和你聊天的感覺。只要氛圍還好,那么你中間的幾句不夠好的表達也沒有關系。這對我這種思慮過多導致畏畏縮縮的人特別受用。
第四,認識到自己的認識對行為的巨大影響。而且不管是先調整認知,還是先行動,學著去微笑,學著主動說出一句話,都是能促進社交能力的。重要的是,有這個意識去做出改變,樂于去改變。
在這個社會生存沒有那么簡單,我相信性格有先天因素,我也認為后天的不斷調整對性格的改變也是屬于我的一部分。能讓我活得更好的事情,還是值得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