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你也許從未想過:
咪蒙公眾號文末小廣告可以賣到幾十萬元,仍有不低的準入門檻;
喜馬拉雅上線付費音頻《好好說話》,首日銷售額破500萬;
羅輯思維旗下平臺“得到”APP推出五個付費內容創業產品,“李翔商業內參”上線3個月7萬人訂閱;
“分答”的產品刷爆朋友圈,王思聰1個小時回答32個提問收入22萬元而爆火,僅上線42天付費用戶超100萬;
Spanser的線上寫作培訓課程賣到600多元,仍有一萬多人報名;
。。。。。
越來越多的案例告訴你,我們進入了一個知識開始值錢并且可以變現的時代。
為什么現在的知識開始值錢了?
這是一個偽命題,其實,知識一直都很值錢。誰說不是呢,你見過那些飽讀詩書,一身本領的人淪落到去做保潔員了?韓愈、白居易那些一波三折的酸文人經歷就別想太多了,那只存在于書里。跟你、跟我乃至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太大關系。
內容真正開始值錢是因為有人開始系統性地整理輸入優質內容,優質內容的稀缺性也恰恰滋生了知識付費的生長土壤。很簡單,比方說我自己仔細研讀《時間簡史》一書,要達到通透的地步,需要花費我一個星期的時間,當有人提前為你系統地把這本書的概要、精華、核心思想截取出來,并且以一種通俗有趣的表達方法呈現在面前,你會為此買單嗎?如是。
換言之,你不過是花錢達成最高效的學習,也就是:買時間。
知識付費從何興起?
遍觀互聯發展的軌跡,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2010年之前,互聯網內容以免費為主;
2010-2014年,付費模式出現,但鮮少有人為其買單;
2015年,知識付費形式更加豐富,初具規模;
2016年。知識付費發展元年,各種知識網紅大V開始崛起于微末。
你會發現,微信用戶量最多最活躍的這兩年,知識付費開始登上王座!為什么知識付費偏偏在微信火得一塌糊涂?其他平臺就沒有優質的知識來源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知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知乎上常年活躍著 IT 男、文學大牛等牛人,問答的質量常常出奇地高,儼然一個知識的盧浮宮。問答的內容也是直指人心,絲毫不拖泥帶水。最重要的是知乎問答社區大多以免費為主。當然有些問題仍然需要付費回答,但確實不多。為什么知識付費不在微信萌芽卻在微信崛起呢?我想這可能需要從平臺的用戶群體去分析。
微信是什么?一個鏈接現實社交關系的超級載體。
而知乎,只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問答工具,從使用頻率上來看,知乎就已經完敗。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
知識易得性。
公眾平臺的出現滋生了一大批“文人雅士”,他們在這個平臺暢所欲言,揮灑筆墨,然后隨手轉發。偏偏這種無意之舉撐起了微信強大的內容庫,你隨便搜一個話題,都可以搜出好幾十篇推文來,這就是知識的易得性。
但知乎就不一樣,這個平臺采取的是受邀回答的機制,也就是說,如果無人受邀,這個話題將會被閑置,你永遠也等不到回答,這就是小眾和大眾的區別化。
什么人會為知識付費?
曾經的互聯網世界,免費被認為理所應當。當聽一首歌需要收費、電影電視劇成為會員才能收看、百度文庫需要下載券和財富值,很多人的想法也許是“大不了不看了”。
但如今的互聯網上,身邊類似“為知識付費是合理的”、“我愿意為優質內容買單”這樣的言論和呼聲此起彼伏,“知識網紅”一出道就備受擁躉。
而在“知識付費”時代,在某種程度上化解了現代人的知識焦慮。
但有趣的是,這種知識焦慮又分為兩類。
一類是切身扎根于真正喜愛寫作或者生活工作中不得不通過寫作來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人(文案狗+運營狗),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正是源于認識到自身能力的匱乏而迫切想通過一些簡單、高效且易得的學習方式,知識付費適逢其時。
另一類人則比較微妙,知識付費對他們來說不一定是真正需要,但卻是他們的朋友圈里需要的。不排除一些人購買了付費內容之后也沒有仔細地去攻讀,而是覺得知識付費這玩意挺新潮的,大家都在玩,那我也玩玩吧。末了,發個朋友圈,告訴大家,我真的有買,但有沒有學,誰知道呢?
一類是基于對自身能力匱乏的積極補救,一類是跟隨大流的荒誕貽笑。但愿我們都是前者。
知識付費還能盛行多久?
知識付費最重要的問題是,你的內容確實值得用戶花這筆錢而不是一個噱頭。公眾最大的誤解是,覺得什么東西都可以在網上免費得到,但是實際上,免費的、大眾傳播的東西并不具備獨特性。而一旦內容付費了,內容提供者會做更加認真的研究和準備,也能讓公眾有最大收獲。
確實,做付費內容產品,實際上是“注意力經濟”的爭奪。互聯網時代鋪天蓋地的內容和信息,缺乏的是專業的、有深度的內容,優質內容的稀缺性也恰恰提供知識付費生長的土壤,“物以稀為貴”相反成為一種必然,通過付費高效獲取經過提煉的知識,也順理成章。
從現狀來看,知識付費想要持續開花,還需要解決一下幾個問題:
1、空泛沒有實質內容的知識應該提前出局
2、知識付費的產物應該可觀話(即以考核或者工作表現來凸顯)
3、知識產權的保護(抄襲這個話題就不用我深入了,大家都懂)
4、無法退訂,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畢竟不是所有的腹內知識對我來說都有用。
讀書人不應該窮
曾經的互聯網世界,免費被認為理所應當。但我更想說的是,讀書人不應該貧窮。沒有誰有義務為別人免費服務,我們都知道,酬勞是保證服務質量的唯一標準。貴的東西不一定好,但便宜的肯定不好。
提供優質內容的人大都讀書人,我想這一點無可否認吧。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那為何窮酸書生處處皆是呢?孔子有兩個高足,顏回與子貢。顏回安貧樂道,二十九歲滿頭華發,四十歲身亡。子貢的才華與顏回不相上下,然子貢非常富有,活到了七十多歲。
希望熱愛寫作的你,能成為下一個子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