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白走的路,持續寫是在破冰

前一段時間有同學討論說,目前自己只能很焦慮的在為知識付費,也看不到自己一下能改變。仔細想一下,還是只有先把書看透,會用,積累這些才是自己的長進。我也一樣,一直覺得自己笨,也著急想要改變,不怕努力,但是又擔心努力的方向,方法論不對。一直不愿意面對一個觀點,即所有只是美化過程,而不在意結果的努力,都是自欺欺人。一邊勸自己為值得持續積累的地方努力,一邊去套用這個求結果的觀點,去分析,我該怎么給自己定目標結果,想要努力可量化。

看得到上的專欄,那些大師們都是行業里的牛人,他們都很會寫。他們也都分別分享過會寫這個能力的重要性。于是我就想到了,無論如何我也要先學會寫了再說。其次他們學習能力都非常強,因為要不斷的生產新的內容,所以他們需要大量的輸入,并會管理自己的知識,更不用說他們都很會思考。

我得到的非常確定的啟發是:學會寫,是正確的方向,或者說是正確的事情,在這個方向上,只管持續積累。

在寫這件事上,我也經常迷茫,前段時間還有同學給我留言說,感覺我怎么又遇到“丘”了。要坦誠說的是,從想要主動升級自己走在路上的那一天起,我經常三天一放棄。經歷的次數一多,也就有經驗了,不管多么懷疑自己想要放棄,看不到亮光,迷茫,我知道都會過去,我還是會繼續回到刻意練習的路上來。

說寫是正確的值得持續去積累的事情。之前只是在文字上抽象的理解,比如,笑來老師說,寫就是在演練用不普通的思考方式思考,最終這個工作里程走過,我們也會變的擁有不普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菜頭說,你會在一次次寫的過程中體驗創造是什么,你能感知到時間,生命的質感。何韜也說,寫可以把一個人的個人成長穿起來。

今天讀一個同學更新文章提到破冰,我又可以給寫一個更直觀的,必須持續下去,不要著急看結果的理由。

提到笑來老師的文章:成功與突破更像破冰而不是登山

把登山當作類比,與把破冰當作類比,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把登山當作類比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以為“突破”是看得到目標的事情 —— 因為山頂就在那里。把破冰當作類比的時候,我就很自然地不太在意那個可以看得見、想得到的目標,很理直氣壯地明白:我要去的是一個現在完全看不到的地方,但肯定是不一樣的世界。

我試著這樣來理解寫這件事,比如,我寫夠50萬字,會怎么來看寫作這件事呢?對自己前行在路上會不會又有些別的期待,能看到的世界,感受到的自己的力量是不是現在也無法體驗到?因為是破冰,每多寫一篇文字,就是鑿腳下厚厚的冰面一下,你也不知道你要鑿多少下才能破冰看到冰下的世界,但你就是知道,只要你不停地鑿,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走的路,你早晚有一天會看到那個世界,雖然你現在并不能清楚的知道那個世界是什么樣子。

其實我還想到了做自己的卓越的領導者。帶你去到你沒有想到過,到卻是你應該去的地方。

為什么寫,寫有多重要,多應該去喚醒自己強大的內驅力做到每天都寫,就不再多說。接下來嘗試寫,有什么辦法可以同時和輸入積累知識,迭代認知結合起來,做到持續地積累寫的工作里程數。

心中有定,才不會慌。當我們知道我們該努力的方向,即使慢一點,也不會焦慮。文章一開始我提到了得到上的大家們都很會寫,他們一開始起步的時候也肯定有過步履蹣跚。既然必須要寫,我們該寫什么?我想到的方向是在迭代認知的路上,把自己學習到的點分享出去。

有能力融會貫通,有自己的思考,才會產生價值。不就是知識之間的連接?我們在寫的時候,需要同時做的工作有知識管理。為什么要做知識管理, 我卻想到了笑來老師曾給聰明人下的定義是:

腦子里是否有足夠多的、清晰準確的概念;

那些概念之間是否有足夠多的、清晰準確的連接……

是否可以理解為:知識管理也就是學會怎么主動地讓自己輸入的知識之間融會貫通。碰撞鏈接,才會有驚喜。

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后,還發現,說寫是在演練思考,應該也是在主動提供一種方式讓我們輸入的知識之間碰撞鏈接。

在學習怎么記筆記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觀點,關于知識管理,以下是筆記:

知識整理背后的思維邏輯

做記錄很重要。完善價值體系,積累你的過濾篩選原則。

1、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直接聯系。看書時,看到每個有用的知識點都要停下來,記錄,并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導致人與人之間知識水平差異的并不是知識點數量,而是知識之間的聯系。人的大腦本身就是一個網絡結構,當你有一萬個舊知識,再增加一個新知識時,增加的已經不是一個新知識了,而是在用這個新知識和你過去和多舊知識在發生聯系。

2、知識與現實的聯系。看有哪些現象能夠被這個理論解釋。每次接受新知識時,問,我的哪些行為可以被這個知識改進,這些知識應放在什么樣的情景下使用呢?

3、回到現實,學會尋找事物背后的本質,學會觀察周邊的事物,學會思考和改進,思考生活中一些事物背后的原因。

不要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只是工具,只有持續去做,知行合一,才不會焦慮。

知識管理的道法術:道理,方法論,案例。

最后嘗試總結:

1、寫是正確的事情。我們可以把寫理解為破冰,沒有白走的公里數,每一步都算數。

2、要寫就要輸入,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同時在迭代升級認知,也是在做知識管理。腦袋里的知識之間鏈接多了,我們才會變的更聰明一點。

3、可以嘗試先從輸出讀書筆記開始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