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媽媽身上的一塊肉,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成了媽媽一輩子的牽掛,也有人說,孩子在媽媽心中是永遠的孩子。
最樸實的叮嚀
他已經四十幾歲了,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公司人數已經達到幾百了,成百個員工的大家長,也是成百號員工最堅持的后盾,是公司里的船長,公司里壓力最大的人,他有一個慈愛的老母親,老太太大概已經七十多了,因為他壓力太大,常常工作到很晚,在公司里有一間臥室,如果工作到太晚的時候,就不回去吵家人了,就在臥室里休息,老太太心疼兒子總是不能按時吃飯,她會準備飯盒給兒子做一些可口的家常菜還有一些養胃的湯給兒子帶到公司,他是那種孝順的,又有責任心的兒子,如果母親送飯菜來,他一定會吃,老太太自然也做的高興,但不是天天,送飯都是兒子在公司的時候,或許他們通過電話吧,老太太來把飯給兒子,就拿鑰匙打開兒子的臥室,給兒子換干凈的床單,把兒子的被子曬到不影響公司形象的地方,然后為兒子刷還沒來的及刷的鞋子,把帶來的耐放的食物和一些水果給兒子放在臥室,做完這一切,老太太會走到兒子的辦公室門前,對著里面說:“被子給你曬了,記得收,鞋子已經刷好了,你看干了自己拿進去,臥室里給你放了食物和水果,餓的時候吃,別把胃傷了,床單被罩換了,我拿回去了”,然后會聽到他回答母親,“媽,我知道了,”繼續埋頭與自己的工作,然后就看到老太太一手提著飯盒一手提著換下來的床單被罩離開了,嘴里念叨著“兒子兒媳太忙了,我多干點,他們就沒那么累了”,然后就離開了公司的大門。
是呀,孩子就是母親一輩子的牽絆,無論你是1歲,10歲,20歲……80歲,只要母親在,在他眼里,你就是孩子,她永遠耐心的照顧你,從不嫌累。
陪孩子上學16年的媽媽
前段時間的《朗讀者》節目里,有一個叫楊乃斌的男孩,他本是有聽覺障礙的孩子,媽媽怕他喪失語言能力,所以下定決心送他去正常學校上學,但因為楊乃斌是特殊情況,媽媽在乃斌的求學路上遭受不斷的拒絕與打擊,不過,上天憐憫那個堅持的母親,終于有學校同意乃斌在他們學校就讀,從此楊媽媽就開始了和兒子一起艱辛的求學路,乃斌有聽覺障礙,楊媽媽就每天在課堂上做筆記,然后放學后自己先把所有的筆記弄懂,在耐心的講給乃斌挺,不會的時候就請教老師,弄懂為止,后來,課程難一點的時候,她就用錄音筆,把老師講的內容錄下來,先自己學懂,然后給乃斌講解,楊媽媽就那樣,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乃斌高考以高分考上了大學,楊媽媽繼續陪讀,直到大學畢業。16年,楊媽媽堅持了十六年,和兒子做了16年的同桌,終于楊乃斌像正常孩子一樣大學畢業,有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朗讀者》節目看到這里的時候,除了觀眾席上那些感動的淚水,還有電視機前被感動的人,我們無不被楊媽媽的堅持和對兒子最深最重的愛感動著,楊媽媽確實了不起,我想,這也是母親對兒子的那種最深沉的愛,感動著萬千的人。
我們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在這個世上永遠的牽絆,小時候,媽媽是睡覺最清醒的人,關注者孩子的一舉一動,長大了,結婚了,母親依然會照顧孩子,所以,每個孩子,都是母親永遠的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