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培訓不僅給予魚,也不僅給予“漁”,更應該給予“欲”。
培訓是喚醒您專業發展的“欲望”。
從2010年到2016年,國家啟動國培計劃,對農村教育下大功夫,投入專項經費106.5億,培訓教師超過1100萬人次;
能力提升工程,,截止2017年底,歷時4年,完成全國1000多萬教師輪訓。
這些名堂大家都不陌生,我也經歷了好幾次。2010年底,我有幸參加了歷時15天的河南省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百人培訓,地點在南京師范大學,規格在當時應該算是非常高了,聽說班主任說每人每天的食宿標準是260元。為我們做培訓的教授也都是有名的教授,內容也特別精彩,在那里我見到了前幾天在春輝學院上課的賁友林老師,“馨火南京行”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學校的楊瑞清校長,參與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的馬復教授,等等現在應稱之為大咖的重量級人物。
可是,這又怎么樣呢?真是應了那句“聽起來感動,說起來激動,回到家不敢動。”的老話。筆記寫了一頁又一頁,反思寫了一篇又一篇,除了拿回一紙優秀學員證書,一切又回到以前了。想想我這次培訓花了國家四千多元,連個響聲都沒有,也時常替國家心疼。但,有什么用?學的內容與家里的情況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啊。
再往后的網上培訓,看標題知道也屬于國培計劃,純粹是為了拿繼續教育證書,掛機、應付作業,經常一個電腦上掛幾個老師的帳號,或者一次能同時掛幾門課,人家也防止有人打開電腦不管了,就設置了十分鐘不動就停了。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相互幫忙,有空了就挨個點點。不是人家的課不好,是真沒時間,教務處,政教處,辦公室,黨支部,常規的、臨時的任務多如牛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是就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國家花費的人力物力,教師負擔加重,收效幾乎為零。什么問題?
大家不喜歡!
所以,在去年教師節,讓大家報名參加網上學習的時候,大家又是一陣怨聲載道:“人家說的清清楚楚的是讓青年教師,特崗教師學習的,我們這些老教師還學什么?”各種的應付大家已經很有經驗了。所以就有了群里不停的有人問,在哪里能查到積分?聽重播記分嗎?等等話語。大家的思維還停留在為拿繼續教育證而努力積分上。其實在年底前,我也是這種想法。
后來隨著王愷老師的不斷點拔提醒,文章推送,我慢慢的發現這里的大好風光,吳校長那節《考試變游園》讓我看了好幾遍,從那晚起,我從一個冷眼傍觀者變成了青椒計劃的忠實粉絲,并且熱度與日俱增。感受著群里學員的熱情,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入職以來第一次急于開學,急于使用大課表。
過完年的這一學期,每天都處于興奮狀態,每天都有讓人驚喜的內容。用朋友的話說“打了雞血了。”確實是,半夜不瞌睡,白天還精神抖擻,一有網課就往教室跑,搶麥、拍照樂此不彼,完了還要小打卡,美篇,簡書。這些工作沒人布置,自己就想干,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的。以至于看外界的眼光都變了,周圍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美好。每個學生都有他的可愛之處。就連當時急于上晨讀把車撞門上了,都能淡定的先把課上完才考慮報案。這些變化連自己都感覺震驚。
每天晚上的課都想聽,有些精彩的,還聽回放,上周宋濤老師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回放了幾遍呢,找到了他說的拍照認花草,意外發現了拍照識文字,解決了百度文庫不能下載的問題,那種興奮,無以言表。
今天早上在群里,發現了一張圖片,詮釋了教師培訓的意義,特別認同,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不如授之于欲。太好了!!激發教師的內驅力,讓他自己跑起來,這是應該是培訓的最高境界吧。
培訓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培訓不僅給予魚,也不僅給予“漁”,更應該給予“欲”。
培訓是喚醒您專業發展的“欲望”。
說的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