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寫作群有一個討論,是關于孩子早上上學,遲到的問題。
如果孩子慢慢來,體驗的自然后果,就是上學遲到。但是媽媽自己也要上班,也會遲到,這時候該怎么辦呢!
討論過程為保護隱私就不分享了。在這個案例解決之后,有一個關于自然后果的討論。
如果媽媽需要按時上班。在孩子還沒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就是這樣的,那么,孩子上了小學之后,媽媽需要送孩子上學。時間到了,孩子如果沒有時間觀念沒完成出門前的準備工作的話,媽媽選擇自己離開,不送孩子上學。
那么問題來了,這時孩子體驗的是自然后果還是邏輯后果呢?
A認為這是,邏輯后果,因為,自然后果是沒有干涉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會發生的后果,這里媽媽干涉了。
B認為這是,自然后果,因為,媽媽的上班時間和學校的課堂鈴聲一樣,是固定的,只要孩子沒有在既定的時間出門,就會錯過媽媽的出門時間。
A認為媽媽可以請假也可以遲到,去送孩子上學,這是媽媽可以選擇的,所以,媽媽選擇不送孩子去上學這是媽媽的干涉。
B認為媽媽的請假和遲到是一種解救。因為,媽媽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孩子就能體會到遲出門的后果。
A認為以媽媽能否接受為準,比如說,媽媽不能接受孩子一個人在家里,這是是普遍現象;也不能接受孩子,無故曠課,那么這就是一種故意干涉,不送孩子上學就是邏輯后果。
B認為如果家里有其他的人在,可以看孩子,媽媽也能接受孩子偶爾曠課,這算不算自然后果呢。
A認為自然后果中的后果,就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不分好不好。也不不是我們讓孩子受懲罰的途徑。
B認為A說得對。剛才一直在鉆牛角尖,家中還有其他人,都因為孩子遲出門就都不送孩子去上學,這就是一種懲罰,是一種邏輯后果。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