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痛有時就像一顆橄欖,用心品,總會從苦澀里品出甘甜。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喜歡《活著》這部作品,特別是要我推薦書讀的師弟師妹,基本上余華的《活著》是我永不落下的讀物。我不打算細講作者或故事情節,只想談談我讀它的感受。
保守估計,我至少讀過五遍《活著》,每一次閱讀的體驗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第一次讀《活著》剛上中學,粗略掃去,覺得余華太能扯淡,試問世界上那來那么多凄苦綿綿,也就一笑而過。第二次讀它在高中,那時家里發生了點事,便不知覺地帶入太多回憶,也便流失了許多眼淚。再后來上了大學,小杰老師開了閱讀書目,《活著》就在其中,那是我第三次閱讀,竟讀出了一種莫名的感動和溫暖。此后的好幾次閱讀都是這樣的感覺。
讀《活著》,讓我慢慢明白了一點:人生的許多苦痛有時就像一顆橄欖,用心品,總會從苦澀品到甘甜。希望我推薦的第一本書——《活著》,能給你思考,也祝愿讀者們都能耐住苦澀和煎熬,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
一個美麗的故事,和一個悲傷的故事,兩個故事交集在一起,就成了詩。
《邊城》也是我讀過很多次的作品,且不提其他,從2015年的暑假算起,我至少都讀過五次,雖然是由于做畢業論文的緣故,但客觀地講,沈從文的《邊城》絕對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也是現當代文學史無法繞開的重量級讀物。
我的畢業論文做的就是沈從文的《邊城》,所以對于這部作品,有太多太多話說了。不管是它的主題內容、還是語言形式,都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它算是一個中篇,也就6萬字那樣,但卻值得你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品。和《活著》不同,《邊城》不是一顆橄欖,更像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
關于沈從文和《邊城》,本來是想說得多一點的,鑒于我畢業論文還沒好好完成就跑來長篇大論,我的論文導師梁波老師看到會砍死我的,所以還是簡單談談,重要的是大家自己私下找來閱讀。
一言以蔽之,一個美麗的故事,和一個悲傷的故事,兩個故事交集在一起,就成了詩。《邊城》正是屬于詩的作品。
只有用心靈才能看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關于這本書,怎么講,一句話總結反正它幾乎適合所有“大人”——特別是,慢慢在“成熟”的大人。不用費力推薦了,下面兩段摘錄,或許能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小王子》的趣味和魅力:
大人們就愛看數字。你們跟他們談起新朋友,他們從來不打聽要點的。他們從來不問:“他們說話的聲音如何啊?他們喜歡玩什么樣的游戲啊?他們是否收集蝴蝶標本啊?”他們卻問:“他們多大年紀呀?弟兄幾個呀?體重多少呀?父親掙多少錢呀?”他們以為只有這樣才算了解朋友……(第3節)
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萬個小男孩都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也只是一只狐貍,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狐貍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對我來說,你就是我世界里獨一無二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你世界里的唯一了……(第21節)
很難說清有多少“B612”星球(傳說中住著許多小王子的星球)已經滅絕,或已經瀕危,總之我愿意永遠留在心中“B515616”星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