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聽到一陣清脆的自行車鈴聲,看到一群穿校服,打著紅領巾的小學生從身旁走過。柔軟的風輕輕吹過臉龐,那些很多年以前小時候那些很稀松平常的記憶一下子都回來了。
我記得小時候家里有輛老二八式自行車,爸爸經常把我放在車前面的橫杠帶我兜風。我記得總是在夏夜的黃昏,在我家老房子前的道場補車胎,天總是暮色沉沉,涼風習習。我坐在小板凳上,等天慢慢暗下來,看車胎補好。
我記得我少時家里的那座老房子,房子很老舊,房間里總是很暗,屋頂有幾塊用來增加光線的玻璃瓦,那時我叫它琉璃瓦。天晴的時候,陽光穿過玻璃,形成一道道光束,空氣里的灰塵懸浮在其中,像通往未知幸福世界的通道。家里有張竹床,我在上面午休的時候從玻璃中透過的陽光會不知不覺的照到我身上。照在它每天走過的地方。
我記得下雨時,雨水會從屋檐滑下,形成一排排的珠鏈。滴在地面上,日積月累的形成了一排坑坑洼洼的洞眼。雨后,房子對面山巒,煙霧繚繞。鷓鴣三兩聲。我喜歡聽雨聲,喜歡風把水氣吹到臉上的感覺。
我記得夏夜,將竹床搬到室外,仰頭看滿天星斗,找北斗七星,追逐著撲流螢。
我記得有時和父親一起去鄱陽湖放牛,坐在湖岸巖石上,看煙波浩渺的湖水,看野花和小草,聽波浪的翻滾聲,吹著湖風。揀貝殼和鵝卵石。
我記得母親上山割柴火的時候我喜歡跟著一起去,因為山上有很多"野味",野板栗、野草莓、野柿子、野山楂,竹筍,什么吃的都沒有的話,我就去折那些粗細均勻的木棍玩。
我記得田園、油菜花、稻田、田梗、堆草垛,村莊、炊煙、木頭做劍,捉蜜蜂、捉知了、釣龍蝦、米蝦和釣 魚。
我記得春天的梨花、桃花、杜鵑花繁花似錦,夏日的炎熱暑假和不知疲倦的知了聲、秋天的枯黃落葉金黃的稻田、冬天的炭火、懶洋洋的陽 光。
我記得三月三 會吃到芥菜煮雞蛋,端午吃粽子,中秋節搭寶塔、吃月餅、一年又一年新年的快樂與惆悵。
我記得小學一個秋日的下午,全校大掃除。站在滿是枯黃雜草的土操場上,仰望天空。天很藍,很純凈,有不多的幾塊白云。長久的仰望,竟覺得有些眩暈,有些傷感。有種天高地迥,萬物蒼涼的感動。
我記得小學有一次要考生字,錯了中午要留校不準回去吃飯。我事先把不會的生字寫在紙條上,等老師念到時,就像古代讀書人那樣搖頭晃腦假裝思考,然后偷偷瞄一眼紙條。后來那個老師夸我聰明,不會一想就想出來了。也不知那個老師是真那么認為還是諷刺。
也是那個老師,有次勞動節,讓我們全班學生去幫他摘茶葉。事先是說給報酬的,每個人好像都摘到了三四角錢,記在一個小本子上。那些錢我們畢業了也沒有給我們。
我記得那時放學回家,每個村的學生都會排成隊一起回去。一路上要么唱歌,要么用棍子打斷路旁的矮灌木,或者用蒼耳拋在別人的身上。我記得那時下午回家后總是搬出一個大椅子,小板凳做作業。做完作業看動畫片,或者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捉迷藏和跳房子。
我記得學前班的語文老師姓左,只教到我們一年級。數學老師姓楊,從學前班一直教到畢業,名字卻不記得了。后來的語文老師也姓楊,就是那個聽寫生字、讓我們幫他摘茶葉的那個老師。我記得我們那個班的學生人數是十四個,卻不知道是幾年級的,因為總有人會留級了。
我記得畢業考試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雨。
我記得初一時在學校外租住的房子有很多同班的學生,我們總喜歡買一些小零食一起吃。喜歡去玩房東辦得抽獎,雖然知道很不值,卻樂此不疲。
初二時住的地方旁邊是老年人公寓,圍墻很矮,我經常翻過去玩。老年公寓沒有什么人住,只有一個看門的老大爺。里面風景倒不錯,亭臺樓閣、植物景觀,空曠而冷清。
我記得那時晚上沒事,總是和住一起的幾個人去到處玩。去大市場玩健身器材。我也在那時接觸了桌球、電玩,差一點也成了不良少年。
我記得有一次下午上完課后,我和幾個同學去附近的村莊玩,越走越遠,在兩側山巒間穿行,我們以為我們發現了桃花源,但是后來太晚了,又走回來了。后來知道,那條路如果一直走下去可以通到我家那個地方。
我記得我初三常和一個同學一起去同一家飯店吃飯,必點的一道菜是紫菜蛋花湯。
我記得常在教室外面的階梯玩。那時主要玩的是丟沙包、跳房子、斗雞和踢毽子。打彈珠和玩方便面里的三國人物卡片都是初三的事了。
我記得學校里以前有條小水溝后來修成了一個小湖。一個土丘建的假山也還像模像樣。
我記得初二那年元旦前兩天下了很大的雪。我記得中考那天很熱,我的中考座位號是三十號。
我記得高中的第一節課是在學校最老的教室,一個又熱又暗的晚自習我們班里的人做了自我介紹。
有過軍訓,開學的前幾天經常去附近的小舅家。中午吃過飯經常去渡口看鄱陽湖。
我記得夏日的傍晚,斜陽照在面西的教室。冬日做課間操陽光從東面漏過來。
我記得高二進到新校區,經常去學校旁的村子吃飯。很多次在那個村子里瞎逛。
我記得夏天上晚自習時,外面經常會出現血色殘陽的天色,可是太忙總是看了一眼又繼續埋頭習題了。
我記得學校外面老是有新的房子在建,總是能聽到做地基打樁的聲音。那些房子建好后就會放煙花慶賀,在自習的時候又總能聽到煙花綻放的聲音,看見煙火。
我記得高三時晚自習好像是上到十點多。因為住在學校,下了自習又會在教室再學習一段時間。之后會在食堂吃一盒蛋炒飯。
我記得高考前的一兩個月,總是會接到好幾張要寫的同學錄。最寶貴的一段復習時間很多都花在了寫那些東西上。又因為時間倉促,那些同學錄也是潦草寫過。
我記得高考第一天考完,晚上宿舍停水。快入夜的時候足球場上聚了有很多人。都在聊高考,聊志愿,聊未來。后來慢慢的都散了,回去了。那天晚上一直沒有來水,我在村外的一個同學那里睡的。
我記得高考填報完志愿后就去東莞小姨那打工。第一次坐火車,去賺錢,看陌生的地域,陌生的風景。白天工作到九點半,然后去小姨家喝粥,星期天睡到十一點。那里工作的人對我都挺好的,那是我人緣混的最好的地方。
我記得湖口老汽車站、湖口火車站、鄱陽湖大橋、九江火車站、東莞東火車站、重慶北、重慶火車站、上海南火車站。我去過很多地方的車站,看過很多來來往往的旅客,可歸屬卻只有家一個地方。
上大學那天晚上,坐表哥包的一輛車去湖口火車站。一車的人送我。到火車站時間還早,后來又把車開到了縣城。午夜,我們那些人都坐在廣場的階梯上,沒有人說太多的話,夜色很涼,我覺得很悲傷。
一個人去的大學,自己一個人去報名、體檢、辦住宿,領軍訓衣服、耳機,我已經很獨立了。
軍訓、參加社團,越過越覺得迷茫了,不知道讀大學的意義何在。經常去圖書館看社交口才的書,卻沒多大提高。
大一下學期周末一般都去做兼職,大二上學期喜歡上窮游。一個人逛遍了主城區的有名景點。下學期又開始多看了一些書,多是與哲學有關,總是想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意義。
……………………………………………………
突然覺得人世很短,回憶太少。那些證明我們曾經存在,又告知我們以各種方式存在的回憶太少。
我亦喟嘆,緣何我的人生是以這樣一種方式進行。
慢慢長大,慢慢變老,越來越不像從前的那個自己了。我的昔年何曾想過我的今日會是如此。
這個我人生的每個過程,每個瞬間冠著相同名字的那個人。童年天真、少年爛漫、青年瑟縮稚嫩、如今迷茫是否都是同一個真實的我,也許只是在另外的時空并行的一群人。
容顏已非從前的容顏,性情和夢想也都改變。唯一相似的是繼承著相同的回憶,讓我確信我曾經怎樣活過。
那群小學生旁若無人的喧嚷嘻鬧走過,他們是否想過多年后的他們會是怎么一個樣子。
一陣風吹過,那群孩子慢慢走遠。不再回來。像我回不去的年少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