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種用法:
1、別的,其余,不分人與物。語出《國語·晉語四》:“民生安樂,誰知其他?”古漢語流行通假,形近和音同的字常通假,他、佗、它同音或形近,因為通假而不區分人稱代詞與物主代詞。
2、其余的人(此他為人稱代詞),只作為(其余者里面的)人稱代詞而區別于物主代詞“其它”,這種區別是現代漢語里的現象。
3、其余的男子(此他為男稱代詞),區別于“其她”,這種用法也有,但很少。
談物時,用“其他”是繼承古代用法,用“其它”是現代漢語環境里的合邏輯用法,都可以。因為,古漢語不區分其他與其它,現代漢語里他作為人稱代詞而它作為物主代詞了。
中文名
其他
外文名
other
拼音
qí tā
注音
ㄑㄧˊ ㄊㄚ
出處
《國語·晉語四》
三種用法 ?聽語音
1、其余,不分人與物
[other;else]
表示“其余”、另外的。這種用法是繼承古漢語的。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其他祖父積”
其余就包括“更多的,額外的”。”除了工資,我沒有其他收入”[1]
2、其余的人
[other people]
人類語言是發展的,漢語史也是發展的,現代漢語里人稱代詞他與物主代詞它用法有別,因此,一些人用其他表示“其余的他者”,而用其它表示“其余的它者”。如“其他的人也看到了有其它車子出現”,“任何其他人都會做得更好些”。
3、其余的男子
[other man]
此他為男稱代詞,這種其他區別于“其她”,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里也有,但很少,如“其他男生、其她女生都去看晚會了,我們也去吧”。因為“他”在現代漢語指人或男子,有不同的用法。
語言史 ?聽語音
古漢語里的其他
因為古漢語流行通假,形近和音同的字常通假,他、佗、它同音或形近,通假就導致一般不區分人稱代詞與物主代詞,一般不區分人與物。其他、其它(佗)可以換用。
《國語·晉語四》:“民生安樂,誰知其他?”《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起拜,其佗如故。”《新唐書·西域傳上·黨項》:“ 渾 主以腹心待我,不知其佗,若速去,且污吾刀。”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始更聚書 集賢殿 ,別置校讎官,曰學士,曰校理。常以寵丞相為大學士,其他學士皆達官也。” 章炳麟 《文學說例》:“其佗五行、五色、五聲、五味之囑,大抵以五為度,蓋當時亦獨 庖戲 知十耳。” 巴金 《滅亡》第五章:“這一天也和其他的日子一樣,平淡地過去了。”[1]
現代漢語里的其他
現代漢語受國際語言如英語、德語的影響,也進一步重視區別人與物,進一步重視邏輯區別,現代漢語區別了他與它,相應地一些人也區別“其余的他者”、“其余的它者”,即區別其他與其它,把其他只作為人稱代詞用,即不把其他用于物稱,但是,不區別的是廣泛現象,很多文章還是把其他用于物的稱呼,如“其他的書”、“其他事物”、“其他內容”、“其他項目”。
言物用其他其它皆可 ?聽語音
談物如“其ta的圖書”,應該用“其它”還是“其他”?都可以,都有理由,都在現代漢語里存在。
可用其他
用“其他”談物如“其他圖書”、“其他方面”,是繼承古代用法,是習用,可以。
可用其它
用“其它”談物則是現代漢語環境里的合邏輯用法,也可以。因為,古漢語不區分其他與其它(他與它同音而通假),而現代漢語里他作為人稱代詞而它作為物主代詞了,其它是“其余的它者”。前提上已經區別了他與它,那么依理應該區別兩種“其余者”——“其余的他者”和“其余的它者”。
語例:2015-04-09 新聞“重慶小南海電站項目遭環保部否決”報道:環保部《關于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文件稱:“不得再規劃和建設小南海水電站及其它任何攔河壩(閘)等涉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