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覺醒Day10# 程序員的思維修煉 補番之讀書分享會筆記

三場分享會,大開眼界。
三位書友都是主動的讀書者、求索者。亦周老師,以學習知識和技能為目的深讀好書。蘭川老師,做努力主動的讀者,對不明未知之處‘追根溯源’,“不輕易求饒放過”,不被作者牽著鼻子走。董振磊老師,介紹芒格讀書法,明確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識,再帶著目的讀書、建模、驗證、模型迭代升級。董老師鉆研陽明心學,持續閱讀、聽課,甚至拜訪陽明故地的經歷,也很是讓人佩服。 三位老師的讀書分享,都提醒著我,不做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要帶著問題、帶著目的,主動汲取知識,把知識化為自己知識圖譜的一部分。

亦周老師的深讀法,注重以分享的形式輸出。從5分鐘的短分享、10-15分鐘的中型分享、再到30分鐘的分享,分享的內容,從緊貼書本,到結合案例,再到實踐心得。長達一個月的持續輸出、反復提取加工,想不吃透一本書都難。跟獨自寫讀書筆記相比,分享會有觀眾群,就有了監督——不敢偷懶,也有了反饋——可及時改進。分享的難度每周加碼,逼迫自己把書讀厚并且積極實踐。非常有操作性的讀書方法。 不過,對我這種不善口頭表達的人來說,分享的壓力好大,感覺邁不出第一步。

蘭川老師是帶著閱讀背景讀書。書中所寫與閱讀背景可相互印證,書越讀越明。閱讀背景,也是一塊濾鏡,左右著我們眼中新書的顏色。豐富的閱讀背景,助益于理解作者的意思。這里要注意,不能犯‘六經注我’的毛病,不能想當然以閱讀背景曲解作者原意。蘭川老師使用索引卡片記筆記。先通讀全書,讀書時總結關鍵詞或者劃出重點。筆記需等到讀完全書后再開始做。做筆記時,列出關鍵詞,并標出書中與關鍵詞高度相關內容的頁碼。這樣的做法,是把書打散成小主題小卡片,便于重新組合、生成新的連接。蘭川老師建議大家,在通讀全書的基礎上,以文章的形式寫讀書筆記。這樣能不受章節限制,站在全書的視角理解問題,用自己的文章書寫筆記,也是對知識的再加工,促進內化。另外,蘭川老師的文筆,溫潤如水、條理清晰,讀著如春風拂面般舒服熨帖。真希望自己也能這樣有一副好文筆啊。

董振磊老師介紹的芒格讀書法,之前已經有所耳聞,這大概是三次分享中,最高階,難度系數最大的讀書方法。廣泛學習跨學科的知識,提取各學科的基本原理,建立模型,利用形式邏輯整理出各個模型間的層次,用實驗方法驗證模型。用模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反復測試、迭代、完善模型。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至少應該建立跨學科的意識,比如閱讀了解開智總結的五大元學科,也應該了解形式邏輯和實驗方法的內容。關于形式邏輯,董老師有推薦閱讀本科形式邏輯的入門教材,實驗方法方面,有推薦《繼承與叛逆 : 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想抽時間看看這兩方面的書。

最后,分享會的信息量真大,書友們的筆記,也很精彩,感覺真是來不及一一看過、消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