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任何事情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與要求,在任何領域里,總有那么一些人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每一個人做事的標準與要求都是不同的。
而如何寫作,即便是那些被人們奉若神明的作家們也不盡相同。在不同的環境與不同的經歷當中,有的作者把自己的文字磨礪成一把鋒利的匕首,刺向令自己憤怒的現實。也有作者把文字化作溫暖的陽光,照進黑暗的角落。
但是,作為一名寫作者,都要面對一些選擇,當作者知道面對這些問題該如何取舍的時候,也許就能讓自己的水平更近一步了。
1、寫作的功利性
寫作應該功利性嗎?
拿菲茨杰拉德來說,應該有,如果不是因為寫作給他帶來的成就與財富,那么他就不可能抱得美人歸。拿巴爾加斯·略薩來說,沒有,他如果不寫出如刀斧般鋒利的文字,就沒有辦法去對抗他所承受的苦難與現實。
作為一個寫作者,寫出好的東西,受人喜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功利性可以時刻放在心里,去激發自己的寫作的靈感,也可以放在一邊,讓自己心無旁騖的去寫作。
所以功利性不是一個非要確定的標準,要根據作者自身的情況來看。
2、寫作的主題
選擇什么樣的主題重要嗎?
略薩在寫給青年小說家的信中說到:假如您還沒有讀過《變形記》之前,有人告訴您那篇小說的主題就是一個可憐的職員變成令人厭惡的甲蟲,那您有可能一面打著哈欠一面想:立刻放棄閱讀這類愚蠢的玩意兒。
其實,大多數優秀的作品就主題來說,都不一定能一下子讓讀者產生閱讀的興趣,不論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也好,還是卡波特的《冷血》也好,就主題而言,怕是也敵不過三流小報里花邊新聞的報道。
所以主題是什么并不重要。
3、寫作的風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
那么,為什么我們明明已經知道了《基督山伯爵》講的是一位名叫愛德蒙·唐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復仇的故事。為什么還會因為主人公的種種遭遇而感到憤慨或驚喜呢?
在讀《冷血》的時候,明明知道這是宗滅門慘案,卻還是忍不住為被害的一家人捏一把汗呢?
答案是風格。風格是指敘述故事的話語和方式。作者通過某種高超的手法,讓讀者感到身臨其境。
就好像魔術一般,我們明明知道那只是隱藏在表演者手法之下的一種幻像,卻依然驚嘆不已。
福樓拜關于風格有一句名言:用詞準確。他常常把寫出來的所有句子都經過一番“尖叫”或者“大吼”的考驗。他經常在林蔭道上高聲朗誦他的作品,好讓耳朵告訴他用詞是否準確。
因此,與其絞盡腦汁去思考寫什么樣的主題才能吸引人,不如多花些心思在寫作的風格上,用心琢磨每一個字,每一組詞,每一句話。經過時間的打磨,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4、寫作的編排
寫作要如何編排?
在視覺的效果上,圖片的視覺沖擊要遠遠大于文字。在網上寫作,往往為了吸引讀者要精心挑選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這對于一些寫旅游或者飲食方面的作者來說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對于文學作品來說沒有這個必要。
圖片和影像有時候會限制讀者的想象力,我從沒有因為《挪威的森林》沒有配上直子的照片而不喜歡它,反而這么些多年過去后,直子的形象更加深入到內心,但是我一直沒有去看過電影版,甚至害怕去看電影版。曾經因為喜歡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去看電影版,在看到費爾米娜·達薩出現的時候,整個人都不好了。之后就再也沒有看過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
因此,對于純文學的東西,簡單就好,沒有必要去配不必要的圖片,不如多在文字上下功夫。
5、總結
寫作,歸根到底,是把自己內心最隱秘最渴望透過作者反復打磨文字表達出來,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作品最終能烙印在讀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