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天晚上在朋友圈看到大學同學發的狀態,私聊問起近況。他說不知道自己還留在大城市里的意義是什么。轉念一想,我也一樣不篤定,沒有什么非留在這里的原因,不是為了某個人,也不是為了某個心心念念的夢想。所謂的詩和遠方,或許只是為了拔高生活狀態的婉轉說辭。
我們不可能總深陷在平庸世俗的細節里,但也還沒達到為了理想不顧一切的境地。去參加《中國夢想秀》的汪化,活得比一般人要更加真實和自我。
只有小學學歷,租住在10平米的地下室里,做著食堂服務員的工作,可她覺得一切已經足夠了。在有充裕的時間去畫畫的前提下,所有的事情都洋溢著滿足和快樂。和別人不同的是,她的繪畫得到很多人的贊賞,卻拒絕舉辦畫展。
借用《中國夢想秀》的平臺,她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個男朋友。比起戀愛結婚,她更傾向單身,她也一樣,活在糾結和篤定兩個極端里,在現實和夢想之間徘徊不定。
看上去的堅定選擇,有時候是迫不得已。因為沒有比現在這個狀態更好的折中點。
02
有的人懷抱著獨立和熱情來到大城市,在鋼筋水泥筑成的通道里重復著匆忙的腳步,身邊的人來來回回,前一波和你乘地鐵到達了某站路的人,你換乘時,有人繼續這列車,有人和你一樣奔去另一列。
你面前恍惚而過的,永遠都是全新的陌生的面孔。想找到熟悉的溫和的臉龐,變得越來越難。
朋友說,堅持那么久,在高昂的生活成本下,似乎漸漸看不到什么方向了。買房、買車、教育、醫療,好像不管怎么努力,未來都承擔不來,還不如回去呢。我問他回去就什么都有了嗎?他說道,至少有房有車。
然而下一秒,他就轉移了話題。因為想想,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回到家里,依賴著父輩積累的物質財富,不會很累。可這并不是我們的初衷,總還是想著,再堅持一下,當我們手里擁有的是自己努力之后換來的,我們會比回到家繼承父輩的要開心滿足一萬倍。
所有離開家鄉在大城市工作的人,都有過孤獨無助的時候。甚至很多時候,一個人默默承受所有,落淚的時候,生活變得最卑微也最無望。
每天的兩點一線,從不會期待在公司和住處來回奔波的日常里有什么不一樣的事情發生。工作不順心,做不出成績,不被同事和領導認可的時候,只能默默接受不安和自責,一切推倒重來。
理解你的人少之又少,你想傾訴的人胸腔里也積滿了不安和焦躁。說出去你的不快樂,第一次對方安慰你,第二次簡單回應你,第三次漸漸開始敷衍你,以后甚至開始遠離你。其實對方也沒什么不對,只是我們一樣累,他也不是銅墻鐵壁,能承受你一而再再而三負能量的侵蝕。
一個人的生活自由也壓抑,當你每天下班回到家,悄聲經過黑暗的樓道,再摸索著打開房門,你不開燈時,巨大的落寞和失望能一瞬間包圍你。周遭的黑暗裹挾著生命里最消沉的情緒占領你的心房。
所以你想放棄,你思考活著的意義。你質疑生命在最后注定隕落的結局上如今究竟有著什么不得不繼續的理由。
03
大城市的包容性很大,卻也很小。
它容納你的野心勃勃,接受從世界各個角落投入它懷抱的人。與此同時,它也嚴苛地把控著你的結果和付出。過錯和失敗,只能由你自己買單。
既然孤獨又無助,那為何我們還是選擇留下?
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我們身處的時代,太多的決定是父母及其他人做出的。報什么興趣班,去哪所高中,和什么樣的同學接觸,我們似乎占據了極少的發言權。當我們終于決定義無反顧追尋自己的選擇,輕言放棄就是在打自己的臉。很多人說過: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下去。
心里萌生過一百遍“不行就回家”的念頭,只是一覺醒來,一切如初。太多人只是想再試一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遠。
另一個可能就是,我習慣了遠方,想回去已經回不去了。大城市里的一切都是最靠前的,不想出門有各種各樣的手機APP為你服務;出門有很多打車軟件,哪怕你在半夜兩點鐘也會有人來開車載你;你能和很多比你優秀的人共事,每一秒都在進步,那種喜悅是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的認可。
享受著便捷又不限時的打車軟件,還怎么輕易接受小城七八點就停運的公交?即便是三十多歲沒談對象沒結婚,別人一樣夸贊認可你,可是小城里你二十八歲沒對象沒結婚就是罪大惡極。隨時隨地想看的畫展、簽售會、演唱會等很多形式的藝術場景,并不是小城里你費盡心力滿心期待就能夠獲得的。
04
你在這里和別人談理想談未來談創業,很多人認為你有拼勁,大有可為,換個地方就是不務實總在幻想太不切實際。
互聯網金融、股票黃金期貨,在小城里多少人會懂。你在這里努力貢獻價值就得到認可,而去到小城就是拼爹拼關系更多的交際。
生活慣常制造差異,讓你明白什么才是你更想要的。
你不過是想再走得久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