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個自閉癥患者的畫
生病了,也就有了閑暇。生了大病,想的就更多,就有了反思生命的理由。有一天,突然發現,如果將人生比作一場游戲,我居然沒有真正參與過。如果將人生比作一場夢,我始終都在半夢半醒之間。尤其對于所謂的‘事業’,似乎一直心不在焉。每當出現‘事業轉機’或大多數人認為的‘重大利好’時,我都會退縮,并且心里一直會有個聲音在提醒:‘’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你不能被這些事務羈絆住‘’。幾十年來,我表面瀟灑快活,內心卻一直在掙扎著,仿佛只為能給自己的‘清醒’撐出一點空間。
二
人間煙火
年輕時,因為對生命無法停止也從未間斷的思索,在每天的歡聲笑語背后,其實跳動著一顆異常冷靜的心。人從哪來,到哪去,為什么?類似自然宇宙,科學宗教,靈魂肉體,物質意識等等大大小小的問題,一直牽引著我不間斷地去尋求能夠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三
自然之美
這種狂放不羈的思想,閑云野鶴的行為,是天生的另類還是有過心靈的撞擊?看看身邊的人,一個個沉浸在各自的追求中,紅光滿面,精神抖擻,而我卻難以感受這般快樂,無法融入其中。一直到了不惑之年,我的心緒似乎才平和起來。這一方面得益于生活閱歷、歲月的磨礪,或者是體內的情緒遞質不那么激蕩了,另一方面,也許因為讀書和思考。
四
蛻變
逐漸的,我否定了流行于世的各類宗教,包括佛教以及已經不是佛教的各個流派,比如禪宗。死亡的恐懼也從心里慢慢地消失了。與此同時,似乎對大自然有了強烈的歸屬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博大而溫暖的懷抱。
五
福州三坊七巷
雖然每天也在為家庭生計忙碌著,也需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和日常事務,但感到內心越來越平和、從容。對‘’真善美‘’固然會欣然接受,同時也能包容許多屬于‘’假丑惡‘’的東西。我不知這是不是人們常說的‘’大隱隱于市‘’,但除了新知識以外,外界事物對我的影響似乎越來越小了。那些通過旅游帶給我的感官愉悅,很大一部分被內心的飛翔所取代。
六
滄海桑田
仔細想下去,在多維度世界的大系統中,時空是虛無的。當把物質進行微觀細分,會發現原子乃至各粒子間是那樣的‘’空曠‘’,我們眼前形形色色的物質,其實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科學上的‘’空‘’。還會發現快樂、喜悅、滿意、安適等所謂美好情緒都會轉瞬即逝,我們會陷入叔本華的從追求的焦慮到獲得的無聊中,這就是佛教闡述的空。當人的本真意識最后依附于自然的基本程序時,當發現意識最終是一份能量或能夠糾纏的量子時,意味著生命是多種存在的疊加,或者不是如此簡單地存在,這就是哲學上的空。
七
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