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期間,基本上都會有一個星期左右的假期。
對大部分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最頭疼的問題是面對很多許久不見的親戚、朋友和同學,不是害怕和他們相聚,是害怕有些親戚、好事者的提問讓人招架不住。
農歷新年,本來是個喜慶的日子,但有些年輕人就選擇出國旅游或在單位值班,以此逃避家人的敏感問題、以及親戚好友的提問。
朋友俊民,是個帥氣的小伙子,30+的年齡,春節前一個月父母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給他,問他啥時候帶個未來媳婦回來見公婆。
俊民為了逃避,就跟自己的直屬主管申請自愿在公司加班,而且選定的日期是初一到初三,還打算拍下自己工作的照片發給父母。
像俊民這樣的,在春節這種大團圓的日子里,選擇上班或旅游來逃避父母、親戚好友的輪流提問。幾十個親戚問的問題都非常敏感,有些好事的人,甚至會問一些超級敏感的問題,非常難以應答。
俊民坦然,想到往年應付親戚好有難堪的問題,就容易讓他焦慮不安,甚至睡不著覺。
其實不僅是這些單身貴族覺得春節招架親戚累,那些已婚一族的人,準備年夜飯,準備親戚的大飯局等等,都覺得累。他們形容過年,就是“過難”。
-2-
一位結婚多年的女性朋友小敏,跟我抱怨說,“聽了俊民的事,她也想向自己的主管申請主動加班。”
因為加班,可以避開自己婆婆的嘮叨。春節期間,張羅年夜飯及親戚好友來拜年,就要準備好幾頓飯,婆婆對飯菜的質量有一定的要求,招待親戚好友的飯菜要依據以前舊習俗的規格來準備。
如果做得不好,婆婆就會當面責罵,甚至私下說她不知道禮節,不夠賢惠。準備這些飯菜,要忙東忙西,備菜、做菜、煮菜,然后大家吃完后還要洗碗、收拾,感覺比上班還累。
小敏坦然,春節期間的那些“家事”,如果只是勞力之事,累的只是身體。然而,最累的事,是親戚好友的一顆“比較之心”。
很多親戚好友都會問一些關于“薪水”的問題,而小敏最討厭他們問薪水的問題。薪水太低了,又容易被他們看不起,薪水說高了,他們就喜歡攀附甚至想讓你給他們介紹好處,這種比較的氣氛,讓人透不過氣來。
小敏要編造“謊話”來應付他們,這種“假惺惺”的應答,就如平時面見客戶一樣。所謂的春節,那里是什么放假休息的節日,簡直就是另外一種“上班”方式,隨時穿著保護裝,應付各種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平時上班已經足夠累了,而這種氣氛,讓他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甚至比上班還累,簡直喘不過氣來。
-3-
小敏還說,過年過節的時候,很多親戚好友就會問小孩子的學業問題。
他們會說某某的孩子,在學校表現非常好,經常得到師長的贊賞,奧數比賽得了第一,把他吹捧得天上有地下無。某某的孩子非常有才藝,懂音樂,懂彈鋼琴,還會攝影,得了很多獎項,直接還小孩子面前教育他們學習某某。
遇到這種喜歡問學業的親戚,真的不是一般的累,感覺“鴨梨山大”。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種比較的氛圍,倡導學誰誰誰的氣氛,著實讓人難堪。就像他們覺得小敏不懂教育自己孩子一樣,讓人覺得很尷尬。
這種比較,不僅讓身為媽媽的小敏覺得很煩,聽了這些話語,小孩子也覺得痛苦。
春節期間,難得相聚,節日里見一下面可以彌補平時互動的不足,但偏偏有些親戚會觸及一些敏感的問題,比方說,家庭問題、婆媳問題、姑嫂問題等等。丈夫有時喝多了,就會什么都說,甚至會把平時的一些矛盾暴露出來,著實容易尷尬。
有些女性的親戚好友,特別八卦,甚至于會趁機制造一些不愉快的氛圍,從而產生沖突。夾在家人和親戚好友中間,兩邊都要討好,應付起來非常困難。這些親戚好友,可能也不是也不是有心挑起這些沖突。
有可能對方都不知道說什么話題,但是干坐著又覺得無聊,所以就有意無意的找話題,往往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畢竟大家都太久沒見面了,平常也沒有特別的互動,更不知道哪個話題是對方的底線,可能對方表達負面的情緒,連自己也沒有感覺到得罪人,因此,誤會就自然而然產生了。
-4-
基本上,春節期間,親戚好友都會問以下8個問題:
一、薪水多少?
二、升職了沒?
三、買房子了沒?
四、交男朋友/女朋友了沒?
五、有小孩了沒?
六、小孩考第幾名?
七、小孩找工作沒?
八、畢業沒?/考公務員嗎?/打算去外企還是國企?
過一個肥年,甚至于一個舒服的年,都是大家期盼的事情。人生是漫漫長路,就算是現在贏了,未來不一定輸。親戚一場,春節應該和和氣氣地聚在一起吃個好飯,難得一見,真的沒有什么好比較的。
雖然,我們沒有控制別人問一些尷尬的問題,或者有意無意間制造敏感的氣氛,但是,通過一些聊天話術,可以盡量避免產生沖突。
大家都喜歡問婚姻、學業、小孩、婚姻、工作和薪酬,也愛聊國家大事和周遭的八卦話題,這這些話題都是地雷話題,一不小心,就會引起沖突。大凡回答這些問題,都非常講究技巧,應答不恰當,就會引發不必要的誤會。
為了避免陷入雷區,就要引導親戚好友跟你聊與你不相干的話題,這樣的話題,也是最安全的。可以跟他們聊生活經驗,美好的日常,甚至可以看新聞找話題、聊明星的八卦。
比方說,特朗普的問題,還有娛樂界最近瘋傳的年終獎話題。盡量避免聊和自己相關的話題,因為講別人話題,永遠是最安全的。歡快、八卦的話題,就很容易引導他們往別處想。
-5-
在家中聊天,不是看電視,就是面對面閑聊,在有限的空間里就很容易聚焦在個人身上。
為了打破空間的限制,避免過分聚焦而制造敏感話題,不妨約他們出去走一走,把他們的空間向外轉移,互動的機會就多起來。空間大了,可以聊的話題就多起來,就比較不容易聚焦在是非話題,從而避免沖突。
逛超市、廣場,到郊外走走,就很容易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和增加話題。行走的空間大了,聊天的角度也會更加廣闊,看到的風景、路人,沿路都可以談,甚至見到人和事,也可以憑空想象很多話題,甚至直接分享生活經驗。聊的話題多了,氣氛也更平和,也不容易制造矛盾。
如果親戚好友不想出去逛逛,也可以在家里用試聽KTV唱歌,打麻將、打牌、下棋等,娛樂項目就會讓他們聚焦在娛樂當中,氣氛也輕松愉快。
有時,也常見大人罵小孩子“很不禮貌”,主要原因是小孩子忘記怎么稱呼長輩。如果到時小孩子被親戚好友罵,“怎么連見面都不會叫人”。小孩子的臉色一定很臭,甚至會搞壞氣氛,不如等親戚來拜年之前提醒一下小孩子,教導他們怎么叫人。
女人因為婚姻關系而嫁入婆家,要跟一群不熟的人相處,先生可以忍,是因為再怎么樣都是兄弟姐妹,但要太太也忍,就太難了。
小編建議,不妨在回老家前,先跟丈夫溝通,遇到什么樣的狀況,希望先生能怎么做,做好應急措施,也讓先生知道該如何幫忙解圍。
-6-
人際互動中最基礎、簡單卻具有強力功效的元素是什么?就是微笑。微笑能營造親切、溫暖、愉悅的氛圍,化解尷尬僵硬的氣氛。
微笑是人類與生俱來便擁有的強大武器,它能發揮神奇的傳染力,讓彼此的心情感覺到輕松愉快。微笑是最好的裝扮。所以,當你坐在一群長輩面前不知怎么辦時,請記得微笑。
微笑只是第一步,互動才是解決的方法。聊天是雙方的,除了你自己聊話題,還要引導長輩聊他們自身的故事,懂得傾聽也是一種藝術。
當長輩在分享他們的故事或觀點的時候,將自己的身體微微往前、注視對方的眼睛或鼻梁,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心。聆聽時的點頭、簡短的回應,(「嗯嗯」、「喔~」、「對啊」),也能表示你正在積極參與這個話題,讓對方覺得你的注意力在他身上。
切忌無聲無息像個死人,或心不在焉頻繁看手表、手機以及東張西望。這些細節容易讓長輩感覺到你對他的“不尊重”。為了讓長輩感受到自己對他的尊重,務必先將手機收起來,避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萬一發生沖突,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36計走為上計。別人講話的語氣和話題讓你受不了,你不想忍,或是擔心自己講話踩到地雷,此時可以做個“假動作”,說有電話找你,立馬離開,避免在尷尬的氣氛里點燃沖突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