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宮保雞丁烤魚引發的思考

1

周末閑來無事,約閨蜜歡聚暢聊,吃什么自然是重點。

歡聚暢聊從見面前討論吃什么開始。定地點、上網搜打分、看評價。

閨蜜最終發來三家店供我選擇,都甚得我心(好閨蜜間就是默契,喜歡的口味都一致)。其中一家據說上過某檔知名美食節目,點單率最高的是一道宮保雞丁烤魚。

毫不猶豫,就這家吧,宮保雞丁和烤魚皆是我愛,兩者的結合必然不錯。

果然不負所望,好菜、好閨蜜,又是一個完美的周末!

2

次日,一特好哥們兒(我和閨蜜共同的好朋友)來電。

“看到你朋友圈,昨天你們去吃飯啦?”

“嗯,是啊。又吃又聊,可棒啦。我們吃的烤魚,味道真不錯!”

“哦?上星期我也吃了一次烤魚,宮保雞丁烤魚,下次你們試試,挺好吃的。”

“哈哈,我們吃的就是宮保雞丁烤魚呢!哈哈哈。”

是因為在一起久了口味慢慢變一致?還是因為口味一致,慢慢發現共同點太多,最終成為的好朋友呢?

3

前不久,二十多年未見的同學聚會了(請不要就此猜測我的年齡哦~)。

大多數同學還可看到當年模樣,但是二十多年的各自發展,人生軌跡也漸行漸遠。

難得的是,那個幼時兩小無猜、情義無價的最好朋友,現在依舊可以相談甚歡。于是意猶未盡后又相約單獨再聊。

已不知對方口味,選了家不會出錯的大眾口碑餐廳。昨兒晚上赴約,有點兒忐忑,怕那留在記憶中的單純感情在尬聊中終止。

我:“路上太堵,我騎小黃來的,離得不遠,還挺方便的。”

她:“你現在住哪兒啊?”

我:“望京啊~”

她:“哎呀。早知你住望京就不選這家了!前段時間去過一餐廳覺得還不錯,吃宮保雞丁烤魚的,就在望京!”

我驚得拍案而起,“下次,去吃!”

對方嚇得目瞪口呆!

我想,我們的友誼就此升華了。



顧仲在《養小錄》里面寫到,北宋的翰林蘇易簡對宋太宗趙匡義說過,“謂物無定味,適口者珍,夜飲吻燥,咀齏數根以為仙味。”

有些人的理解是,食物其實沒有什么好壞之分,只關乎心意,只要一同吃飯的人對了,哪怕是嚼野菜也味如珍饌。

但我覺得其本意是說,食物本身沒有固定的好吃不好吃之分,合乎自己口味的就是最美好的味道。只要是需要的、想吃的,哪怕是吃野菜,對于需要或是喜歡這口兒的人也是甘之如飴。

所以,朋友也不會是一天兩天的朋友,一起吃飯的機會也不會是一頓兩頓。“民以食為天”,朋友聊天相聚,多以吃飯為主。能吃到一起,自然增多了相聚的機會,也會因為共同的口味拉近距離。



朋友相處如此,對更親近的人就更是如此了。

我前男友,是一個對吃很講究,也可以說很挑剔的人。

大家都知道,每一個能堅持健身、長期保持身材的人都是意志力堅強,嚴格自律的人。我的前男友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這點上,我對他是非常佩服的。

他對自己要求真的很嚴格。在吃上,他只吃白肉,從不吃紅肉(說明一下,他還沒達到那種人魚線、六塊腹肌的完美身材,但也是毫無贅肉,結實健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每次我們出去吃飯,都吃得很健康,但是很多我超級喜歡的菜卻都無法點單。雖然食不盡味,但是我承認那時是我身材保持最好的時光。

最后導致分手原因并不是因為吃,但事后想想,不管主因是什么,吃不到一起,最終肯定堅定了分手的決心。如果兩人決定在一起,吃飯是幾十年、一輩子的事,吃不到一起難道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嗎?

前一段時間,一大家子人去加拿大游玩,將近三個星期的時間。同家人一起享美景,真的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然而,剛到加拿大一星期,我就出現了明顯上火的情況。嘴角變紅起皮,怎么遮也遮不住,又難受又難看,堅持別扭死了。

加拿大的飲食可能確實不適合我們的中國胃,其他家人也或多或少出現了上火的癥狀。

爛嘴角一周后,居然慢慢好了。本來還慶幸的認為是適應了加拿大的飲食水土,但緊接著又開始起各種大包,簡直毀容徹底啊!

其實為了避免旅行途中上火,我們已經帶了足夠的茶和菊花,正餐也多選擇中餐,但仍不可避免各種上火的反應,和在飲食上的不習慣。

當時我就想,再美的景色、再先進的科技、再多的機會,也不適合我,也不選擇移民這里。(在這點上,確實是我自己多慮了,哈哈。)


真的不能小看食物的魔力,有時候這最不起眼的小事,能成就一段美好,也能加速放棄的決心。以小見大,以美食促真情,以美食發現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