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起的有點過大,也是犯了大忌,既然是隨筆,也是想到什么說什么。
童年時期不懂什么叫情懷,十幾歲時樂于為情懷買單。自己有個情懷是多了不起的事啊,別人都沒有就我有,多牛比啊。所以泰坦尼克號一出來就迫不及待的從高中背著書包去電影院了,看完了告訴自己很值,非常的值,哪怕一些藝術性的畫面都被閹割了,我也是覺得30塊沒白花。現在想想也確實沒毛病,為情懷買單。但是你問我擱到現在會不會去看,我會明確的回答你,不會!三個半小時呢,坐的腚疼。
其實沒幾個人愿意為情懷買單,我就敢說這句話。錘子手機,為情懷而生?最后銷量還不是有點慘淡。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好用實用美的東西,我們可以接受這些帶來的溢價,卻不能接受情懷帶來的溢價。說白了情懷就是想空手套白狼唄,真要是想拿情懷賺錢,你就得拿出點真本事,消費情懷自然是條不歸路。
話說回來了,有幾個人有真情懷?恐怕比不出軌的男女都少,大部分人都是跟風狗。你喜歡我也喜歡,要么就是你喜歡我偏不喜歡,我才不是你們這種跟風狗,我是有情懷的人。非常好,堅持你的情懷,祝你找到真我。當然作為凡夫俗子我也不免陷入這樣的邏輯中,所以我在盡力培養進度條為80的獨立思考的人格,我不敢說完全。因為我也需要一點點借鑒或者一大點借鑒,這誰知道呢?
我不喜歡下定義,我不是逃避什么,我只是想每個人在內心對于一件事情都會有一點保留看法,但就是這一點的保留看法,可能才使得這個世界不那么千篇一律。我喜歡的靈魂,不是有趣的靈魂,而是動靜相得益彰,最好有點不羈。也許這也叫做有趣,但那是別人的有趣。無論是人、電影、手機還是別的什么類別,我都不希望它空洞的告訴我說,用心感受我的美。我大多數時候,是個唯物主義者。
20多歲的我,不會被情懷綁架。我喜歡實際的東西,用戶體驗觀影體驗遠比一句干巴巴的情懷來的重要。也愈來愈知時間的有限性,雙向選擇也做的果斷。我更加知道每個人需求不同,選擇也多樣性,但是我只想說一句話,做選擇之前,真的需要嗎?真的喜歡嗎?真的值得嗎?真的有這份情懷嗎?問問自己這些問題,也許會改變答案,也許也不會,但誰在意呢,總歸是自己的選擇。
問我會不會?哪個?那個啊,不會。那XX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