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金剛經》第一品《法會因由分》第四章
清凈身業,就是消除業障,這是佛法的精髓所在。很多人得了病就想拜佛袪病,這是不對的,佛不是醫生,生了病還是去正規醫院看病,不要耽誤。醫生去的是病,佛法是還性于你。本無可滅,本有可度。業障的消除,一是要醫身體之病痛,二是治思想之邪念,這兩者是“有無”的關系,不可分開單獨醫治。此種佛法精神,正和“自然主義”高度切合,而自然主義是所有哲學的最高無境界。
佛,敷座以表禪定,正念不動,將欲說法也。禪與定皆為令心專注于某一對象,而達于不散亂之狀態。這是專心致志的表現,專一、專心、專注才能專業,佛,只所以能成佛,是因為他在探究佛法的道路上走的很專一,別無他念;很專心,從點滴中悟得大道;很專注,對于傳播佛教度化世人,這一偉業堅持做下去,從不懈怠而且有“我做我快樂”的精神。中國的發展就職場來說必是專業化的發展趨勢,而且現在就是,中國含金量最高的職業職稱就證明了這一點,如何能考到這些職稱,就是要像佛祖一樣夠專一,夠專心,夠專注,努力學心,認真實踐才能達到夠專業的表現,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賞識,實現自己的價值與夢想。不要認為這是世俗,凡事做到極致,你就是這個領域的“佛”。不入紅塵,怎么看破紅塵,不戀愛怎知愛情,不結婚怎知生活,不“生人”怎悟人生。佛的經歷告訴我們“出世間法,不離世間法”。
《大學》講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告訴我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要定下心來努力實現之。佛,也是這個道理,他敷座,入禪定,準備為大家講經說法。意思就是,同學們,注意了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