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德國的學制,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與其他歐美國家不同,與我國的學制也不同,德國的12/13學制是“德國模式”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的背后因素之一。在應用技術大學學習的一個體會就是:應用技術大學,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科,與理論研究型的大學的區別和特色,就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一特色體現在貫穿每個學期的各種各樣的學生實踐項目。在這樣的實踐項目中,學生取代老師,成為項目從目標設計、制定計劃、分步討論與最終實施的主體,而教師在整個學期的項目課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穿針引線、把握方向以及召集必要的討論與修正的作用。
除了體會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德國經濟科的教授在我們上課的第一個學期,即組織我們這幾位中國學生去了巴伐利亞州紐倫堡市參加了一次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展覽會。班上的德國小哥負責幫我們這些人生地不熟的中國學生預登記展會門票、購買往返車票以及組織學生及老師準時參加活動。像這樣離開學習所在城市去其他城市“體驗生活”的活動,德語有個名詞“Exkursion”。
火車的時間表是凌晨的四點鐘。我們一行6人,不到四點已經踏上徒步走去火車站的小路。11月的凌晨,四周無人,只有路燈點綴著漆黑的街道。我們幾個人前后快步而行,到了車上,只剩下惺忪的睡眼,接著就閉目養神。而德國的教授和同學,雖然也凌晨趕火車,卻似乎一點困意也沒有,聊著聊著,車行到了斯圖加特。火車在山城之上,與山城擦身而過,我們也得以透過車窗一覽山城的景色。此時的自己,不會知道,幾年后的某個時刻,還有機會在這座山城中步行;也不會知道,幾年之后,自己也會參與到德國的會展行業中,不再是以參觀者的身份,而是以組織者的身份。
紐倫堡的展會名稱早已忘得一干二凈,只記得在展會上觀看了德國知名廚具生產商WMF的宣傳廣告。作為主要的營銷手段之一,廣告及形象電影對于烘托企業品牌以及與消費者、觀眾進行感情互動,加深品牌印記是其他營銷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但同時,所需預算及成本也相對較高。觀影結束,WMF的主題旋律好像繞梁了很久。
11月上旬的南德,下午三四點鐘,天色就會漸漸地暗下來,清涼的空氣中飄著一段一段細絲一樣的小雨,不需要打傘或者穿著雨衣,只有眼鏡上會漸漸蒙上一層水珠。與我們同項目的大學同學,在紐倫堡學習的,都是班上的精英,展會結束,我們幾個拜訪了紐倫堡學生宿舍及精英同學們。
圣誕的氛圍已經隨著綿綿的細雨飄散在紐倫堡的空氣中,暗淡的天色烘托著街邊小店精致的燈光,紐倫堡著名的小白腸在街上的貨桌上擺了一大桌子,格式各樣的。沒有時間參觀城堡或是圣誕市場,卻也無法將這座清涼又溫暖的城市和“紐倫堡審判”聯系在一起。留在記憶里的是六張開心的笑臉和德國同學的圓圈合影。還有現在想去看看《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童話。
相關紐倫堡地區的歷史文化信息,可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