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馮侖的一些演講和訪談視頻,有主持人采訪他說,你心目中的了不起的人是誰?他說是王石,他曾主張公司的團隊去萬科學習文化精神,對王石本人也是點頭稱道,覺得他很偉大,在一些場所也毫不吝嗇的聊王石的豐功偉績和背后的故事。我想他的理解是和偉大的人做朋友,你也會變得偉大。
馮侖這個人挺喜歡講道理,談愛情、吃喝玩樂等等,總是一副樂呵呵的表情對著鏡頭,感覺十分得意的小孩心理,給人一種親近和隨意,但有時候也會非常嚴肅跟你講些精神道德上的故事,他都會把道理講的耐人尋味,每次聽都會有新的收獲。有人這樣形容他,資本家的工作崗位,無產階級的社會理想,流氓無產階級的生活習氣,士大夫的精神享受;喜歡坐小車,看小姐,聽小曲;崇尚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學先進”是為了自己成為先進;“傍大款”是為了結交好企業、自己成大款;“走正道”是為了避免走彎路,鑄造永續經營的堅實基礎)
來看看馮侖開講:創業的故事
我之前遇到一個想創業的人,告訴我他現在在打工,一個月多少錢,如果創業的話打工的收入就沒有了,還有實際的問題就是房貸很緊張、要創業還差一點錢,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很想做。問我怎么辦?我說回去做個夢。第二天問問自己想不想變成真的?如果想變成真的,那就什么都不要想了,趕緊去做吧!夢很有意思,通常過三分鐘就說不清楚了,五分鐘就忘記了。如果你睡醒后想五分鐘以后還能說出來,這就一定是內心特別想做的事情,那你就去做。如果五分鐘之后忘了,就老老實實過日子。
他還沒聽懂,我就說,就是你想要現在的還是要未來?想要未來的話,就把現在都扔了。
創業是脫離多數人的軌道,選擇一種特別的人生軌道。其實創業也很簡單。如果不想脫離常軌,就不要創業。
大家都知道,馬云高考好幾年都沒考上,好不容易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畢業以后當了五年英語老師。突然要到北京去做生意,中間做了很多小買賣都做不成,失敗以后去爬長城去了,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長城上發誓要辦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現在才十幾年,居然成了。他為什么成功了?那就是因為他變的和普通人不一樣了,他不再當老師了。不再朝九晚五了,不在課堂上講課了。改為開始求人做生意了。脫離了所有的常軌,肯定是社保也沒有了,當時的保障都沒了,然后就去做這件事情,雖死無憾。結果把這事慢慢做起來了。現在果然是全球最偉大的公司。這個公司目前有多大呢?按照市值全球排名前十位以內,未來可能進入前五位。全球有多少公司我不清楚,但中國民營公司就有1000萬家。
所以我要講的是,創業不是真正過日子,創業要脫離常軌,一定要記住,創業一種是勾搭,一種是愛情。勾搭就是正常生活,愛情就是小概率事件。后來我也想清楚,人生只有兩種,一種過日子討生活,日子要熬著過。這是多數人過的生活,尤其是苦難的時候,不討就要餓死。還有一種人生就是挑戰命運,改變生活,創造自己的未來。這部分人是非常少的。比如張藝謀,挑戰并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從攝影折騰到導演。比如劉曉慶,作風非常靈活,不停地折騰。60歲變18歲。這都是不按常規來,都是挑戰命運、改變未來,創造生活新形式。
但世界上這兩種人生又非常不平衡。第一種人生占到95%,第二種人生是5%。大部分都是第一種人生在電視和故事里看第二種人生。但是進入5%以后會發現,是非開始改變了。你在95%里面的時候,像劉曉慶這樣,剛開始會被人說成作風問題,到了劉曉慶進入5%,就變成生活精彩。這是另外一種玩法。如果我們在95%里面,下班回家看孩子,練鋼琴,這叫好丈夫。變成張藝謀以后,這叫人才。叫做為事業奮不顧身地獻身。
所以在常人里做極端的事情,哪怕不違法,也會被很多人批評。但你堅持進入到5%里后,就開始有人說好了。這就是人生的轉換。
在這里,分享下馮侖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之“借錢”
剛開始創業,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就是缺錢。錢在別人口袋,怎么能跑到你的口袋呢?憑什么人家愿意把錢給你保管,讓你做事,最后掙的錢還能留一部分利潤給你?其實這個事的起因并不是錢。因為所有天下創業者共同點都是沒錢。沒錢要變成有錢,這才是創業的動力。
我們開始創業的時候不是一般的沒錢,連生活費都沒有。那個時候經濟不像今天這么發達,我們辦公司所有人湊起來的兩三萬塊錢全是借的。最后拿到執照后還剩下幾百塊錢,我們就坐在海南的馬路牙子上,和今天的農民工一樣。一想,錢路茫茫。現在已經欠了別人的錢了,歷史上從來沒有欠過這么多錢,幾萬塊只換來一張執照,除此之外啥也沒有。但最后決定還是做,不做也欠了這么多了,做了無非再繼續欠。就開始繼續借。借錢本身就是一項挑戰。在借的過程中,有一次問人家借十萬塊錢,還要一個擔保。我當時借住在陜西老鄉張維迎的家里,青年公寓15樓的一個小間房。當時請人家幫忙做擔保,沒錢,就叫到家里做飯吃。他喝點酒就坐那里睡著了。后半夜下起了大雨,他醒了,于是帶他到旁邊的大鐘寺酒店,開房時候我口袋沒錢。于是就告訴他,不好意思,您先墊上,結賬時候我再來。我再爬上15樓。這個時候挑戰的是人的自尊心。我以前在機關,在公家單位我怎樣也是個廟里的小神,所以那時候內心是極其糾結。第二天借錢把房子退了,找他做了擔保。又借錢。這次借的多,500萬。別人怎么借給我呢?我就開始找人,一個朋友幫我介紹,讓我先準備一下要講什么,要不然別人也不信我。第二天我提前一小時在朋友面前練習了一番,之后就見了要借錢的那人。于是,他說,你幫我怎么做,我來幫你做這個事,用事來交換,所以就借了500萬。后來又借了1300萬。
對公司,馮侖還是有自己一套經典的思考方式
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無非就是這三條:經驗、邏輯和直覺
韓非子講“智者察于未萌,愚者黯于成事”,聰明人在這事還沒開始之前就都明白了,笨蛋等這事都過了還迷糊著。
算別人算不清的賬:算現在和未來,算是非善惡,算合作伙伴的優劣,在這個框架內決定用這些錢做什么
做別人不做的事:主要包括四件事:做未來、決策、用人、承擔責任
馮侖喜歡把一些道理形象化,這樣更有意思,讓人印象深刻,也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寫的很多文章和說過很多的話也很有讓我們回味的感覺,像一位人生導師或者好領導的身份告訴我們怎么去做好某些事和明白生命的本質。對待某些尖銳的問題,他教會我們用慈悲的心態來看待,照在某個高度
讓我們跟著豐富的人前行,我們看到的就是一片田野,當我們跟著幽默的人哈哈大笑,我們就會明白丑陋只不過是個笑話,笑一笑,用開心的心情解決周圍苦惱的事情,效率和幸福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