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應該對自己好一點,我覺得我對自己一點都不好,你覺得呢?”
“你買衣服都幾大百幾大千地買,你怎么問我?”
“說真的,我一直以為沿海地區的人應該是比較大花的,哪知道也有你這么勤儉節約的。”然后就說開了,說我是一個怎樣勤儉持家的女人。
其實,同樣的問話,我聽了不止一次了,每次我都說,這也要看個人性格、看家境,我也是農村里面出來的,又不是大城市長大的。話這么一說也就過了,但是過后我腦袋里有一個問題揮之不去:到底怎樣才是對自己好?難道放縱自己的物欲,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就叫做“對自己好”嗎?
確實,我在花錢上面從來都不會大手筆,只要功能相同并且不影響使用,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相對便宜的,我看重的是物質的功能而不是價格。當然,我并不是完全不會選擇貴的,一分錢一分貨,貴的東西肯定有它貴的理由,只是買什么價位的東西是要看口袋里的數額大小的。消費水平是由收入水平來決定的,所以我說要看家境。當然,現在很多月光族和超前消費,為了“對自己好點”,常常不顧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所以我說這要看性格。我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乖乖女,從不會亂花錢,在大部分人享受自由的大學里,我還要勤工儉學掙生活費,這樣成長的孩子怎么會花錢大手筆呢?
但是,舍得花大錢為自己買單就是對自己好嗎?好像大部分人都是這么想的,每當你不舍得的時候,小伙伴們總會對你說:“女人要對自己好點!”所以,我也一直以為舍得給自己買貴的東西就是對自己好,從來沒想過真正的對自己好應該是怎樣的。
在現在生活的女人堆里,常常會看到關于買衣服的討論:你看,我這件衣服好不好看;這件好看還是那件好看;我買了一件衣服,走,穿給你看看;我今天穿的衣服你看到沒有,好不好看?剛開始我還是會饒有興趣地聽一下的,次數多了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因為覺得好沒意思。尤其是,當你去串門時,人家把衣柜里的衣服如數家珍一樣翻出來給你看,一邊翻還一邊說這件衣服是什么時候在哪里買的,花了多少錢,自己有多喜歡。其實,自己一邊聽著覺得好難為情,因為不知道該作何反應,也不知道這樣有何意思。
我思考的結果是,在這個小鄉村里沒什么消遣,更說不上什么精神享受,除了買衣服就是打麻將,這兩種消遣不僅能帶來話題,還能帶來滿足感。
所以,我唯一能想到的最簡單的“女人對自己好一點”就是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從這方面來說,買貴的東西確實是“對自己好一點”,如果你的需求就是買貴一點的東西的話。
旅游是我夢寐以求的,所以我的“對自己好一點”應該是買一個單反出去旅游;我想看好多好多的書,所以我的“對自己好一點”就是珍惜時間,多讀點書,還有就是家里有個書架,上面放滿了我愛看的書。除了書,家里還要有一個舒適的地方可以讓我舒服地遨游書海。
怎樣才是叫做“對自己好一點”?我想這個問題就像“什么叫做幸福”一樣,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不違法,一切由心出發就好,利用身邊能利用的一切資源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