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到孩子的眼神
甚于遇見春日的光華
它像是開啟了一段旅程
退回到千萬年以前
你不僅可以找回自己的同年
還可以尋覓破曉時的同年”
早期童年的經歷會在所有人的生命中留下印記,無論好的還是壞的。在人的一生中,頭三年比其他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重要。在我們的人生中,不會有任何階段會像剛出生的那幾年里感受到那么多的愛和奇跡,正是這種經歷,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當我們在遇到似乎無法克服的困難時,給了我們力量。如果我們回報給孩子同樣的信任和愛,我們不僅給了孩子們自我教育的機會,而且鼓勵他們去開發與生俱來的潛能。
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長,越讓我贊嘆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生命的奇跡,讓我由衷的崇敬生命。我發現,跟孩子相處,一定要保持謙卑和好奇,才能擁有孩子,才能真正與孩子相遇。于是我不斷的探尋,孩子從哪里而來,帶著怎樣的使命?與你相處的日子,我又需要完成怎樣的使命?我該用什么樣的方式獻出自己,支持你,讓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發展你所有的可能?那個該怎樣幫助你克服你遇到的所有的挑戰還困難?我將從你那里學到什么?使得我自己的身心獲得不斷的發展成長?我自己的童年是怎樣呢?
直到我發現,孩子所需要的促進他成長的力量,只是來自于孩子自己。我們成年人自以為是的許多指導其實都是干擾。在最初的幾年,我們其實無法教授孩子任何事情,我們能做的僅僅是為他安排一個健康的環境,以及在孩子面前,有正確的行為舉止。他們可以輕易的看穿我們,看透我們的善良和邪惡,美好和自私,他們清楚的知道我們是什么樣的人,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去嘗試改變孩子的個性,我們只能為他提供正確的條件讓他探索自己的能力,探索周圍的世界。我們只需要靜靜的觀察著,陪伴著,學習著,成長著,給孩子提供加強孩子生命力量的體驗。在生命的頭幾年,我們能贈予孩子最棒的禮物就是讓他在平靜中邁開走進這世界的腳步,以他自己覺得安全的節奏,走好每一步。這一步,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起點,使他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有創造性的、會思考的人。
童年應該是歡樂的,學習理應是和快樂相伴的,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快樂,能夠把詞匯和動作連接在一起的快樂,能夠一遍又一遍重復某個動作的快樂,這種種快樂將引導孩子走向自我意識,直到兩歲半到三歲左右顯示出來。當我們安靜、柔和、謙卑、尊重、好奇地陪伴孩子,看見孩子,關注孩子,不對孩子發起過多的成人主導的活動,不過多干預、過多幫助孩子,而是致力于創造平和安全的氛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觀察和經歷周遭的世界和成人的行為,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探索、發現和成長,孩子便會變得獨立、自由的去釋放自己生命成長的力量,去一次又一次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遇到挑戰時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巨大喜悅,從而發展生命無限的可能。
親愛的孩子,是我們最親愛的人,是我們通向未來的紐帶,但是孩子卻不屬于我們,只屬于孩子自己,他值得被尊重,值得擁有最好的生活起點,我們能做的只是永遠愛他,在他需要的時候用心用愛陪伴。
如同紀伯倫所說的,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