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朋友圈的熱門圖片莫過于健身了;男士都想顯示發達的肌肉,女士則向往婀娜多姿的身材;所以現在沒有健身房會員卡的人鳳毛麟角!
今天午餐后,同事們一起閑聊,就聊到了美容和健身。一位同事說,她的美容卡三年前辦的,最近一次去是今年二月,還好是沒有有效期,要不然虧大了;另外一位同事說她的瑜伽卡也是有大半年沒用了,因為一直加班。難怪現在美容院和健身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因為很多辦卡的會員都沒法堅持下去。
我們公司的一位總監據說是過不惑之年,但是身材和容貌根本看不出來;每次看他們部門的合影,都難以想象那個嬌小苗條的女士以前也曾經是個胖紙。然后人家很有毅力的通過鍛煉,硬是修煉成了現在樣子。
這些故事的背后,其實都有習慣的力量!
2.
習慣,維基百科對其的解釋是:日常有規律不斷重復的下意識行為。習慣由某一環境狀態觸發,而且不經過大腦的思考。
《思考,快與慢》一書中將人的大腦分為系統1和系統2:運用直覺、進行快速思考的系統1和需付出努力、運行更慢的系統2。慢思考監督直覺的運作,并在其自身有限的能力下盡可能地占據控制地位;但系統2喜歡偷懶,而且容易疲勞。
因此習慣基本上屬于系統1管理的范疇。習慣的力量可以讓我們很快速的執行一件事情,適合用來完成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比如學習外語、健身、寫作等。
上周末我開車去帶女兒上早教課,在立交橋的岔口處差一點就拐向了另外的出口。因為那個出口是我每天上班的路線!
3.
為了讓我們的大腦接受一個習慣,需要不斷的重復,才能形成這種下意識的行為。那么如何養成一個習慣呢?
簡單來說就是重復+激勵,讓習慣的輪子動起來,形成慣性就可以了。而習慣的養成是有技巧的。
當你開始練習一個新習慣的時候,人都會有抵觸心理;所以我們為了開始一件事情,就要先定一個簡單可行的小目標。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心理上的反抗。而這個小目標,一定是不需要動腦子就可以做的事情。否則一旦系統2介入,就會產生糾結的狀態。
光有小目標還不夠,我們要想好應對意外狀況的預案,防止系統2的介入。比如我自己計劃每天練習健腹輪5分鐘,通常是在早上鍛煉;有一天起晚了,沒時間了。我就開始糾結是不做每日回顧了,還是不練健腹輪了。糾結的結果就是什么也沒完成。如果我事先定好規則,碰到這種情況就改成晚上洗澡前鍛煉,其實一樣可以達到要求。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消耗意志力。補充意志力的一個有效工具就是激勵。通過給自己一些獎勵,可以增加執行的動力。公眾號阿何有話說提到了建立“腐敗基金”的辦法,挺有新意的。就是每天完成了當天的計劃,就往基金里存錢;如果沒有做到,則扣錢;每月結束后可以用腐敗基金里的錢來獎勵自己(據說還可用這個辦法達到省錢的目的)!
希望健身的朋友們可以運用本文的辦法,不再浪費你的會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