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每天保持了很大的閱讀量,不同于以往的是,現在更多地看手機上的訂閱號了。已經有了十幾個訂閱號,幾乎每天都要看7-8篇推送文章。
這一天,門前那株藍花楹已經繁茂地開過,落了一地深紫,在草地上涸開,像一個殘夢。雨季已來,萎謝的花朵們在雨水中漸漸化成了泥。我在閱讀的海洋里游弋,看到了一個新奇的公眾號,是某位旅居法國多年又回到上海的女子寫的,隨手翻了翻,竟然很喜歡她的視角,于是加了號,開始看---很是喜歡她的一篇《享受是一種能力》。
專門抄錄一些如下,以免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又忘記了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好的生活就是現在,即使我們還沒有那么有錢,也可以根據現有的條件,把生活過得享受一點。努力提高生活的品質,在于---提高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賺錢之外,發展一個愛好;有一些小目標來逐個達成,享受其中的成就感;跟愛的人說愛,跟不愛的人說不愛;盡量扔掉一些東西,讓房間和思想都更精簡些;不要說等我有錢就怎么怎么,為你更美好的一天隨時做好準備吧,不只成功垂青有準備的人,享受生活也如此。”
“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做了一輩子窮人,而是終于有了錢之后,過得還像一個窮人。”
這些日子,看了不少關于中國民俗的書,中間有提到“我們粗鄙的實用主義文化語境中滋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結:把貧窮品德化,把農村鄉村化,把落后浪漫化”。用于掩飾我們被物質裹挾而行這一路的饑不擇食,口不擇言、慌不擇路。
“過得還像一個窮人”,這個女子說的不只是物質,更多的是心態,精神,一種粗鄙的實用主義,生怕錯過了什么,耽誤了什么,一路上狼奔豕突,倉皇四顧。
所以常常需要一個人的默坐。看看外面的花鳥蟲魚,鶯飛草長,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有陽光、土壤、空氣和水,它們都生長,繁榮,衰落,歸隱,并不為那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而糾結。這是自然的沉靜歡愉,沒有一絲外在的粉飾。每念及此,就清楚什么是當下即永恒,為什么“享受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