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康熙撤藩,吳應熊心驚膽戰地前來向索額圖求教。
索額圖知其意圖,便說出了他的心里話,并表示吳應熊做人難,別人綾羅綢緞,他一身布衣,別人出門八抬大轎,他以馬代轎。吳應熊感慨萬千,說自己這些日子經常徹夜難眠,很向往平常百姓的生活。
索額圖便安慰他,并表示他們父子是大清雙壁,整個朝廷都小心地呵護吳家。接著,又說到三藩對國家的影響,提及三藩的開支占用了一半的國庫,建議三藩裁軍削銀。吳應熊當即連連答應,接著給了索額圖20萬兩銀票,讓他幫忙引薦孝莊太后。
吳應熊給孝莊太后送了一盆罕見的山茶花,甚得喜愛。但見碧綠的葉,開滿了碩大鮮紅、潔白的兩色花朵兒,據說國內乃是頭回發現,屬于天降祺瑞……吳應熊還說,我父王為了把這寶貝獻給老祖宗,特地做了個小暖閣把它從萬里之外的西雙版納送來北京。
孝莊當然不是一般的喜歡,而是十分地喜歡,而且是越看越喜歡,當知道這嬌嫩稀罕的物兒還沒名字時,竟然賜自己做閨女時候的芳名為花命名:媚兒。用皇權時代的眼光來看,當然是天大的恩典。吳應熊便趁機奉承,卻被孝莊太后一語道破,說看到這花比奉承話好多了。隨后,孝莊太后詢問吳三桂得了什么病不能來京。吳應熊說出實情,吳三桂其實并沒有病,只是得了心病——怕京中流言蜚語,怕撤藩,怕自己有來無回。
孝莊太后便提及殺馬盟誓的往事,表示如今雖天下統一,但邊疆不穩,仍需要像吳三桂一樣的能臣賢將掃除邊患。索額圖順勢也把三藩的危害與朝中的議論都說了出來,孝莊太后以“嫉妒之心,人所難免”打消了吳應熊的擔心。
他接著表示,天底下最不可能謀反的就是自己的父親。因為二十多年前,他已背明降清,從龍入關,從那日起天下漢人皆恨他父親,他除了與大清生死相隨之外,別無選擇。
孝莊太后便說將視他們如異性骨肉,并讓他告訴其父,自己信任他。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溝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尤其是在企業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溝通經常成為領導者工作開展的一大阻礙。
吳應熊與索額圖的溝通,與孝莊太后的溝通,其目標和結果導向都非常明確,而且在溝通過程中,在細節的處理上也非常到位,背后展示的是吳應熊對人性的了解和洞察。同樣,領導者在日常管理的溝通中,也應具備這樣的思維,從自己做起,讓每一場溝通都高效可行。
吳應熊初見孝莊太后的過程中,從吳應熊、索額圖到孝莊太后,三位管理者的溝通風格各不相同,與他們各自的立場有著密切的關系。但無論哪一方,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以目標結果為導向,這也是領導者在提升自己溝通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