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黃靜老師讀書會,黃老師最后總結例外架構:
例外架構是生命的亮光,是焦點流派非常典型的一個特點,特別重視當事人的例外。
理論建設是:第一個是問題不會一直發生,總是會有例外存在。例如一個吸毒或者藥物成癮或酒精成癮的人,他不會一天到晚都喝吧,總有例外存在。第二個是去教當事人新的不如去探討他已經會的,當陷入困境時,學習新的策略,可能他沒精力,或者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心情,那就不去如去找他會的。
黃老師還以騎自行車為例,以前你學會了,有一段時間你沒騎了,可是當有事想騎車時,是不是不用再去學?
面對困境時,當事人會用一些方法,有用多做可能對現狀有幫助,最起碼不會讓事情更糟。把精力更多用在做對的事情上,就沒辦法去做錯的事情,這是例外的另一個理論假設。
例外的定義是指優勢、資源、力量、成功的統稱,包含的范圍也很廣。存在于問題發生以外的時刻,問題較少發生或者問題沒有發生或者問題不嚴重的時刻,同時注意平順、成功和美好時刻。例外問句只是引發例外的一種問句。
例外架構是有關例外的知識框架和結構。功能有:
一是建立和維持正向的合作的咨詢關系,談例外談高光時刻,當事人的感受如何?對咨詢以及咨詢師有什么樣的感受?
二是增強自信,提高改變的意愿和決心,帶來力量,讓他愿意去改變,這也是自我賦能的過程。
三是例外的內容,是建構解決之道的素材和基石,進行再加工的過程。
探討例外的目的:尋找、探討和擴大。再創造新的故事。一般例外是言而未覺的、很小的或者隱藏起來的。
如何尋找?首先要有堅信一定有例外發生的思維,即使他的現狀很低落很糟糕,他肯定有相對好的時候,有他的優點和長處。二是要注意專注的傾聽,要去辨認和確認,利用“不知道理論”。三是尋找過程中要耐心,要在沙里淘金一樣。一旦找到,有可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何探討?一是多元細膩,多變換不同的向度和詞匯。二是詢問咨詢前的改變和咨詢進展。三是重新建構一般化正向詮釋,使其變換看問題的視角。四是應對問句的使用,探討應對放下情況的能力。五是評量問句的運用。還有關系問句,探討重要他人。
如何探討?使用具體化并貫穿始終,再加上贊美和振奮性的鼓舞。
五步法:一是引出、聽、觀察。二是探究細節。三是擴展。四是評估。五是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