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描述、并表達自己的感受嗎?

《奇葩說》馬薇薇在《好好說話》里面,有一期節目——《如何正確的發脾氣》,分三步走。

  • 從心底認識到,有情緒是正常的;
  • 預告自己要發飆。

    可以笑著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生氣了喲!”,也可以不喜不怒的跟對方說,“你再這樣,我會不開心的哦!”

  • 承認自己的需要。

    理性的要求大家能接受,非理性的要求大家能體諒。承認并表達自己的需要是可以達到有效溝通的效果的。都可以用“我現在正在氣頭上,你讓我安靜一下,我們等會再說”的句式來溝通。

聽這期欄目的時候,覺得馬薇薇作為《奇葩說》女王,說的好有道理,特別實用。然而,當我真正想把這個方法用到生活中的時候,我發現我陷入了一個坑——不會準確的描述情緒及感受。當事情發生時,我能在心里體會到“高興”“難過”“憋悶”,想跟對方表達出來,但話到嘴邊無法說出,微信打出來又刪掉。

直到最近,在閱讀《非暴力溝通》的時候,在第二要素“感受”那一章節,我看到了“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知道自己找到了答案。

表達感受的詞匯表.jpeg

在溝通過程中,區分出“想法”和“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
表達想法的外顯句式,通常以“我覺得/我認為”來開頭,句子的主體是“我”,而“覺得”和“認為”則向對方展示了我的想法,這不是感受,是判斷。
表達“感受”則更多的是用“^^^^事,讓我很興奮” “你做了^^^^,讓我不太舒服” “剛剛發生了^^^^,讓我覺得特別不安”,這些詞匯讓我們清晰的的表達了自己,也讓對方通過這個詞,了解到了我們此刻的狀態。

有效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ta讓我們在溝通的時候,可以站在客觀的角度、事情以外的角度去觀察,表達出來的話語不帶評論和判斷;第二個要素是“感受”,當我們傾聽時,能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才有了信任和關懷的基礎;當我們去傾訴時,正確的表達情緒、狀態和感受,才能讓彼此的溝通不會陷入“你畫我猜”的僵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