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講究一個情面和場面,尤其是過節過年。
過年了,親戚也好,朋友也好相聚在一起,暢談過去未來,免不了把酒言歡一番。
小時候,曾記得一位叔叔仿佛急病一樣,吐得一塌糊涂,并且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連身邊幼小的孩子哭泣都不會看他一眼。這個場景一定震懾住我了,直到如今,知道另一半要去與親友喝酒,心著是緊著,一直到第二天能安然醒來才會放下。并且也會特別的排斥親人喝酒(別人喝酒不關我的事吧,所以我反而可以很輕松地很開心地笑鬧一番)。其實這就是焦慮。
平時還好,好象過年過節,不與親友喝上一番,不夠盡興。最關鍵的是,仿佛這是不給人面子,是瞧不起別人。(難道犧牲掉自己的身體和胃就是瞧得起了?男人思維模式女人永遠不懂哦)男人更在意別人看法,而女人更自我?
所以,物質越豐富的今天,男人的平均壽命越短。這也算是現代文化后遺癥之一吧。
于是,關于酒文化,女人傷腦傷心是因為自己的男人在傷身體。所以焦慮。
中國古語中,人挪活。于是,人總是在流動中,成長和學習。年輕人們可以的話,都去了外地發展。過年了,都回到原籍陪伴父母老人過年。剛回來時,長時間不見,當然會親熱得像親人,再過了幾天,就開始不待見了。為什么?還是焦慮。
年輕人與上一輩的生活習慣完全不同,而想要自由的心每一個人都有。于是,又開始焦慮。好容易過年可以好好放松下,不用早起。但是上一輩看不慣了,各種碎碎念上場。而焦慮是會投射的。于是矛盾沖突開始了。
年輕人:我只是想好好放松下而已……我只是想趁放假好好自由地玩玩而已……
父母輩:平時的生活工作還得繼續。孩子好容易回來了,卻完全生活頻率不一致了,感覺時差都出來了。怎么可以接受得了?簡直感覺一切都不是常態了。
于是感覺,平時還好些,感覺一切正常。
對于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來說。過年還害怕老年人逞能,為準備食物累著了,為迎接客人累著了,為了所謂地守歲累著了。于是,焦慮又上場了。
當然,最終,可能倒下的只有我,因為我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