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許是對于未來太膽怯,故而對于以往的舊物充滿了興趣。有時候我們會感覺自己很卑微,明明世界發生了很多大事,卻始終與我們無關。后來,我學會了一句安慰自己的話,我們沒有改變歷史的能力,我們卻時刻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 ? ? 石磨,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即使在很偏遠的農村也幾乎用不著這種最原始的機器了。記得小時候,我見它們的時候,也就偶爾磨豆腐是才會開動。平常就是人們吃飯的天然飯桌或者兒時玩伴的“石凳”,夏天坐在上面,涼爽宜人,晚上靜靜地看看上的星星,說不出有多美好。
? ? ? 彈棉花,這種方式現在早已絕跡,在電視里都不多見。記得小時候家里剩下一丁點兒棉花,不值得拉到集鎮上去讓彈花機彈,媽媽就用碗口粗細的搟面杖使勁的捶打,直到棉花松軟,棉籽溢出為止。
? ? 紡織機,小時候一個村里也就有那么一兩臺,如果誰家娶媳婦需要織棉布床單或者被罩,就會把它拉到自己家里,先是彈花紡線,在經過幾道其他程序,最后一梭子一梭子的織,成年累月的做著重復的工作,一匹布大概快也得十天半月。小時候家里還不太富裕,買不起成品床單,媽媽就自己織。白天做其他的農活,夜晚夜深人靜的時候,媽媽就點著煤油燈吭哧吭哧的織起來了。棉布床單現在依然是搶手貨,上次我大姐結婚,媽媽從衣柜里拿出來兩張,作為姐姐的嫁妝之一,當然,如果我結婚,媽媽也會為我準備多于姐姐的床單的。
? ?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家豬散養是一種時尚,當時每個家庭都不富裕,農村也不時興打工,主要的經濟來源除了一畝三分地的收入外,就是靠每年一頭豬補貼家用。我們村地多宅基地也大,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豬圈,豬圈里最少也會養一頭公豬,有時候也會養母豬,生了豬仔賣錢。養公豬有一個好處,對于兒時的我們來說。公豬到一定年齡為了防止其發情,必須閹割,而割下來的睪丸卻是美味佳肴。后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打工潮流興起,養豬之風逐漸沒落,現在幾乎沒有豬圈存在了。
? ? 手推車,我們當地叫做拉車。當時由于機械化普及的還不夠,不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拖拉機,三碼車,裝卸農作物都很方便。十幾年前,我們家只有一頭騾子和這么一輛拉車。平時還不舍得用騾子,小打小鬧的都是都是手推著就完成了。春忙秋忙的時候就派上大用場了。騾子套車,農作物裝卸家里都靠它。我們家有一段時間種西瓜,每次父親出去售賣都套著騾子拉西瓜走街串巷去賣。現在這種拉車已經派不上大用場了,偶爾還會在蓋新房的時候看到,或者有一種改進的用鐵做的拉車,在城市的大街上百年不遇一次,騾子拉著一車磚在柏油馬路上跑。
? ? ? 獨輪車,是不是有點兒熟悉。沒錯,在電視劇水滸傳中,晁蓋吳用劫取生辰綱時用的就是這種神奇的玩意兒。有一種說法,當年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就是我們現在用的獨輪車。我們鎮上前幾年還有,是用來推牛肉售賣的,現在估計只有在博物館里能夠尋覓到它的蹤跡。
? ? ? 打鐵,打鐵匠人好多年已經看不到了。我們村最后一次出現也是十一二年前的事了。當時打鐵匠人帶著家伙事兒和鋪蓋來到某一個村,一住就是十天半月的。一般都是冬天沒事的時候,正好勞動工具也閑下來了,有壞的需要修理或者刀斧需要加鋼的都會不約而同的拿出來讓師父們做。有時候也會有添置新的鐮刀鋤頭什么的。
舞龍舞獅隊,在我們那兒統稱為玩把戲兒。濮陽被稱為雜技之鄉,上小學的時候,這樣的隊伍很多,一年會到村里來好幾次,尤其是冬天,在家里沒事干,出來活動一下就可以掙個零花錢。那時候去村里表演,也收不到太多錢,因為都沒有。玩把戲兒的也識趣,不要錢,表演結束后,挨家挨戶收一碗小麥,有時候也會到每一戶里,看看你家有沒有破銅爛鐵什么的,撿一下就可以賣個塊兒八毛錢。當然,有時候值錢的抑或有用的物件也會被順走。
秋千,這是書本上的稱呼。我們那兒從來不這樣叫,太洋氣。我們那兒稱之為揉兒千兒,揉兒在我們當地還是個擬聲詞,表示快的意思。代表秋千很形象生動。揉兒千兒不是一年四季都會有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村里大隊里組織每個隊里派兩個勞力把它搭起來,供孩子們玩耍。我們那兒的揉兒千兒不像圖片里撘的那么低,兩根圓木大概有四五米的樣子,深深地埋在土里,上面再來一根圓木,用粗麻繩綁的結結實實的,垂下來兩個麻繩,跟圖片里的一樣。每天蕩秋千的孩子絡繹不絕,像我這樣的笨孩子要想玩個痛快,必須早起,笨鳥先飛嘛,要不打死也輪不上我。
摩托車,相對其他交通工具來說,還是離我們最近的。最起碼它還并沒有從我們的世界徹底消失,有的朋友家里還在使用摩托車。但是汽車和電動車的普及,使摩托車這種帶著污染和危險雙重身份的家伙失去了原有的市場。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村里結婚,六輛大洋摩托開到,特別神氣。我一直有一個遺憾,就是還沒等我攢夠錢買摩托車,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淘汰了。我們家現在有兩輛電瓶車,但是騎電瓶車再也找不到那種飛一般的快感了,想要帶著女孩子兜風耍帥也沒得機會了。上大學的時候去我綿陽的同學家里,他們那兒山路比較多,電瓶車玩不轉,摩托車還算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我們相約,有機會的話,他一定要教會我開摩托車。
這種游戲機想必有一部分朋友還不陌生吧,我的第一部游戲機就是王中王,當時好像是七八塊錢的樣子,我是偷爸爸媽媽的錢買的,一直狡辯說是自己撿來的,爸爸媽媽沒有證據也就對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直到上初三,它還是我最主要的電子玩具,俄羅斯方塊和打飛機是最經典的游戲。有一種插卡在電視上玩的小霸王游戲機,是在電視上玩的,買它需要巨額資金,我是不敢坐這樣的梁上君子的,正因為這樣,直到它被淘汰我也沒有玩過。
DVD,這一款還不是最經典的那款。最早的還不是它,最早的是VCD,相較于VCD,DVD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片子可以連續播放好幾個小時,這樣觀看既省錢又過癮,不像VCD,一個片子基本上只能看一部電影,怎么也不能解渴。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童年時代才會不寂寞,正是它們,我們才認識了李小龍,成龍,李連杰,林正英還有風靡大街小巷的古惑仔。當然最有趣的還是和小伙伴偷偷摸摸戰戰兢兢的看性教育類的小電影,刺激,羞澀,好奇又見不得光。
我的錄音機呀,我的磁帶呀。好像現在沒有誰再玩這個東西了吧。很幸運,我的錄音機還在我的書柜里放著。本來已經丟了,千辛萬苦又找回來了。遺憾的是沒有磁帶了,跟圖片中有所不同,我的寶貝的名字叫做復讀機。是錄音機的升華版。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見別人聽錄音機,我很羨慕,但是三十塊錢才能買一部,我們家很拮據,買不起這種高檔的玩意兒,于是乎我又做起了梁上君子的勾當,這也成為我學生時代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
每一個物種,幾乎都可以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變遷。電影里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八十年代的時尚達人,喇叭褲,蛤蟆鏡,肩上扛著一臺這樣的收錄機,吊兒郎當的在大街上晃來晃去,悠哉悠哉的。我有時還會拍案叫絕,真他么瀟灑。鄧超孫儷主演的《甜蜜蜜》里就有類似的橋段,讓人感覺很美。我接觸這種物件的時候已經是上高中了,而它唯一的用處就是英語老師放聽力,當然啦,英語老師的改良后的,比這種小巧可愛,功能還差不多。
? ? 在短短的二十幾年的青春歲月里,有許多物種在悄無聲息的消失離去,又有數不勝數的物種如雨后春筍般的蜂擁而至。我是一個懷舊的人,故而把這些古董級別的玩意時不時的拿出來曬曬,不是為了顯擺我的博學,也不是為逝去的曾經搖旗吶喊。我只是喜歡它們,就像喜歡現在的新事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