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信件習慣性的郵寄到老地方,給我回信的是另外一位不曾熟悉但認識的朋友。
我沒再次看到那熟悉的字跡,于是好奇的打開,得知友人已經離開那個地方好多個日子,想必這久的風平浪靜,是在操勞著自己搬家的大局,沒有時間亦沒有精力理會外界的風聲細雨。
回信的朋友說他走的時候并沒有帶走太多東西,反而留下了很多,并告知我,我郵寄過去的書籍留下了,信件帶走了或者丟棄了,還稀稀落落的落下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我便沒有再次問他的去向,一個人決定離開一座城,一座生活5年的城,想必是做了一些心理準備。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去依賴一座城,這座城的車水馬龍、林蔭大道,轉角的小店還有空氣中熟悉的味道。
書上說:不要因為一個人去選擇一座城。之前我不理解,后來在時光的隧道中慢慢領悟了其中的道理,選擇的城市伴隨著自己生活的日常,價值觀、審美觀,都會發生改變,也許你會努力去適應,去生存,去習慣這座城市的習慣,但是你做出的努力結果真的會如愿以償麼?
我想那個城市隨著他的離開,也即將成為我記憶里面遙遠的一部分,巷子里的美食店,不規則百貨大樓的電影院,還有我記憶里的街道小巷,盡管都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但忘不了那里單純善良的人們給我很多次指路,于是,我忘記了,又記起了。
現在這座二線城市,我們為之眷戀的是什么,是快捷的交通,是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是更多滿足自己味蕾的美食,是百貨大樓里面的琳瑯滿目?還是我們唾手可得的商品?我們也許是習慣了它給予我們的這一切,習慣了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是每次前往陌生的城市,我們又顯得格外期待,期待用不一樣的心情迎接那個未知,期待用不一樣的情懷去感受另一個城市的風情,可暫時的新鮮感和好奇終究會把我們拉回現實,那里沒有自己熟悉的交通,沒有自己熟悉的飯店,沒有我們熟悉著的一切,于是我們又開始懷念著我們生活很多年的城。
我曾經熱切的想前往那座陌生的城,我在夢里幻想過無數次陌生城市我的生活場景,可他離開了那座城,我又一次明白,沒有哪個城市會成為我的必須擁有,他沒有騙我,在我準備起身前往的時候,在我準備結束異地戀的時候,他說咱們結束了吧!他說他要離開這座城了。
我一度以為這只是不再互相寒暄的一種方式之一,沒想到這一幕還是來了,妥妥的出現在現實中。于是我開始迷戀一個詞:隨意而安。終其一生,追求些什么,一座城,一座樓,一扇窗,還是里面亮著的那一盞燈?我們在自己的世界如魚得水,不就是對自己生命最好的詮釋麼?
他曾說,不喜歡大城市的喧囂,所以我甘愿奔赴三四線城市,重新開始。也許我們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愿意為生活付出的努力和行動,也許我們掙扎過,徘徊過,放棄過,選擇前往需要勇氣,選擇離開又何嘗不是呢?
正當我繼續敲著鍵盤的時候,閨蜜發來信息:我在這個小鎮,生活節奏很慢,勉強養活自己,但是還好,有很長的假期。慢生活也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情調。慢、慢下來,慢慢的去走,驚險與不驚險,繁華已不再,讓那里發生的一切,都成為最好的狀態,就足夠。
我問他,搬去哪了?他回復:遠方。
遠方。是的,應該是遠方,當我們各自的靈魂高度上升到無關這個世界的痛癢,我們內心存在的就只有遠方,我不糾結于新的城市或者小鎮帶給他怎樣的新生活,不糾結于他如何再次起航,我想我能夠祝福的也許就是你會盡快攜手佳人,塵歸塵、土歸土。
新城市、新生活,我們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