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都江堰不過是幾堆沒有生氣的石頭。雖然她的確是工勞不小---造就了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國”。余秋雨先生一句話,讓世人嘖嘖稱贊,“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早上因為睡過了頭,我們中午才出發,被迫取消了青城山之旅,最后也證明的確是明智之舉。不想卻坐錯了車,朝往紫萍浦,據說在那可以看都江堰全景,樹木茂盛,全遮完了。順便提下天氣,雖然中秋之夜風雨大作把月亮趕跑了,今天卻格外的陽光燦爛,很后悔出門時猶豫再三還是放回了傘。
幾經輾轉,終于到了離堆公園。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公園內有歷代治水的官員塑相,神彩奕奕。但是最讓人影響深刻的,還是剛到都江堰市時,李冰父子的塑像,長襟獵風,氣宇軒昂。談笑間,水患從人,百姓從此不知饑饉。長城,總讓人想起戰亂的血惺。因此都江堰就尤其顯出溫潤可愛。歷史的溫情年年默默撫育這片土地,柔軟了兒女的心田。公園內放有淘沙的模型噴泉,導游熱心講解,后來才知道這是極好的鋪墊,不然在不可到達的彎角,游人是無法明白空洞的理論。暗嘆旅游景點的周全。
飛沙堰的巧妙,讓人嘆服,我卻始終沒明白那四六分洪隨季節變化的原因。隨這人流,走走看看,河堤上長滿雜草,其中有些許蘆葦,白白柔柔,和滾滾的波滔相伴,有一種親切的野趣。歲歲枯榮,不離不棄。
青山上有兩個相對而立的古亭,我想知道來歷,蹭聽了半天,導游都沒提過,也許不是重點,我總是去關注小小事物。路被類似原始叢林的松林分成兩邊,林中仿佛暗夜,陽光在遙遠的天空,松林直挺筆立,清新陰涼,像平時一樣,我抬頭仰望。“我抬頭仰望陽光,正如,仰望你的臉一樣......”,不知如何,會想起這句不明來歷的話。一種宿定的企及。我不明了。
魚嘴,最初的分流,它的創意來源于民間,婦女洗衣總把衣服放入口竹筐漂著,以免沖走。當時,為分流材料發愁的李冰恰巧路過,見此,靈光一閃,便閃出一個成都平原。當時沒有抽水機,沒有混凝土,只是簡單的竹條卵石,開始了一向偉大的工程。
過安瀾橋是這次行程中最難忘的。安瀾,安渡狂瀾,又叫夫妻橋。一對夫妻在修建時貢獻巨大,所以由名,至于如何“巨大”就不得而知了。據說,情人牽手過橋手不放開,可緣結百世。這當中有我小小的夸張,但是如何可信。人生不過百年,得一真心人相守百年,足以慶幸難能,何又奢求萬世?橋下巨浪翻滾,橋隨著游人的腳步左右搖擺,每移一步,手隨這緊緊地攥住索欄,否則完全無法站立。人很多,雖然橋索已經換成鋼絲的,我還擔心會負荷過重,膽顫心驚地揉過了,終于長吁了一口氣。
二王廟因為修復而不能進,我們沿著松茂古道繼續前行,難道這就是古人所說的“鑿崖為路”?在當時它也箅得上是四川的“茶馬古道”,作用非凡。唯有交流才會進步,千山萬水隔不斷文化的傳播。一路清幽,奇樹駁影,都江堰全景就臥腳下。隱蔽著的古琴音,歡快的鳥語,古關口接連不斷。其中有叫同心閣的,我們好奇登上去。“世界上有那么多港口,港口有那么多的酒館,她偏偏走進了我的”。此閣如其它關口相似,卻又那么不同,一塊大卵石上刻著“永結同心”,倒像是定情之地,與子執手約百年,同心繁塵間。其余還有壽碑等,繁雜,不明所意。途中經玉壘關,“玉壘浮云變古今”?青山如碧玉,壘落星羅布。贊古人巧思。步行數時,終于又回到了繁世,有疲憊,有松弛,還有一些新的體驗。城市呆久了,是該上山透透氣。
回程路上,下了車,夜幕早已降臨。抬頭,呵!是一輪明月,如果我有一艘小船,我想滿載一船星輝,再夢一場潔白的月光。
后記:精美的南橋,地震嚴重受損,今修復原樣,值得細品。希望二王廟也早日修復。還有,離堆之美名,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