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起寶石山,也不知去過了幾次,然苦于人多,未嘗暢游,于“寶石山”之美名也不曾領略得幾分,實可引以為憾事。想起每次去法華寺的情景,也是類似,出家之地盡是在家之人,我曾為此發過牢騷——
? ? “西湖之惡,惡在人多,然多人不識其之真美。寶馬香車者眾,附庸風雅者眾,到此一游者眾,也許真美已是不復再了,所謂西湖者,蓋一美名耳。我之游西湖,不過亦是到此一游者之類罷了。”
? ? 當然,我也無有識得真美的慧眼,發這樣的牢騷,更多的,還在于人誤了我的行程,遮了我的視野,擋了我的去路,而我又是喜靜的,一人幽然于山間的快樂,總被不期而至的人流所打碎,這快樂便流失了三分,三番五次之后,便薄于鞋底的清泥了。薄不如無,便只得邁步往回走了。
? ? 近幾日,難得的空閑,便又起了游山的玩興了,正值北方的冷空氣大舉南下,一路扎營練兵,打打殺殺的,這天的云氣的精血落到地上,冷雨陣陣,雨點如冰豆般的打將下來,夜半臥在床上,倒是聽得清脆活潑,可以入夢境,清晨早起時就可謂是冰風劈面了,冷得很。這樣的天氣,游山本不佳,但雨天自有雨天的妙處。這妙處,其一,就在人靜,而山深(當然,說西湖的山深,更多的,是言其意境,非指其實),其二,在于云霧助興,飄渺于其中,有遠離塵世之感,雖然這感覺,只不過是一種障眼法似的自欺,但能得快樂,又何求是否虛幻呢?
? ? 從北山街錯落的民居一路擇道而上,到了盡頭再無屋瓦處,便是寶石山。這一帶的民居極有古樸的村趣,高低相望,雅野參半,山腳是現代的建筑圍攏的小區,漸行向上,抬眼之處,便露出了一兩幢青磚灰瓦的舊別墅窈然于古木青山間,或是朱紅色,漆跡半落,從房門里走出的女人也是四十開外的女人,紅顏未落,倒是看著多了一分嫻靜成熟的美態。睡衣睡褲的打扮,看人的眼光,還帶有三分的惺忪,仿佛未醒,仿佛醒來了還在夢中。
? ? 轉過竹林,踏在青石板的山間步道上,漫步信游,四寂無聲,鳥鳴于竹外,只聞其聲,不見其影。這幽鳥之聲恰到好處,不聒噪,也不稀疏,聒噪就顯得雜亂,稀疏也變得冷清,時有呼應,一路點綴著,不曾斷得過。如果山間有泉聲相和的話,就絕妙了,大有琴簫合奏的意境在里頭,聽泉為琴,聽鳥為簫,人生之快事也。
? ? 走不多時,云開天霽,林風颯颯,遠處傳來長嘯聲,大概登高者已至高處,恰金烏撥云,便引吭高歌了吧。我走在山腰,日光透過禿樹的縫隙露下來,一條條的閃著耀眼的白光,看得很是清楚。我的腳步也隨著輕快起來。山間的行人也漸多,但我的快樂已收獲。
? ? 寶石山,山洞為首奇,有黃龍洞,紫云洞,蝙蝠洞,虎洞,金鼓洞等諸多洞天福地奇觀。未曾盡賞,我所去的,最可稱奇的還是屬紫云洞。低地處巨石斜壁陡然而上,中間便構成了一處石壁為墻的洞穴,可走處離外界地面約四五米深,極深處,雖高壓鈉燈下注視,不可見底。洞中窺天,天若手掌,洞中看云,悠然有姿。總看到古代小說中的神仙,都愛住在洞中,這洞倒還真是修身養性的好所在。
? ? 紫云洞為“校長”所推介,在此,深謝之,不然,也許我始終也不曾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