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那璀璨的歷史長河中,不論何時何地,始終有一輪明月高懸空中,即使是在黑暗無邊的歲月里,也能照亮前方行進之路,催人奮進,激發出人們對光明的渴望之情!
在清政府統治的那個黑暗腐朽的年代,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緊鎖著,中國內政的大權由慈禧一人獨攬著。經濟,文化,軍事實力衰弱到了極致。英、美、法等各國列強虎視眈眈的盯著中國。
就在中國命運危在旦夕之時,中國前途迷茫無措之際。一輪新月正在悄無聲息的冉冉升起,照亮了那個黑沉沉的夜晚,給搖搖欲墜的中國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黎明前的曙光。
李叔同,新文化新思想的啟蒙者,戊戌變法的領導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自幼熟讀四書五經,酷愛戲曲。視戲曲、書畫為生命。1901年,22歲的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學,受業于蔡元培。但由于校內新舊思想競爭激烈,校方禁止學生老師閱讀關于西方新文化的報刊書籍。蔡元培極及其學生十分敬仰西方學術,雖與校方展開激烈的“新舊文化”辯論,但最后以失敗告終,帶領學生離開南洋公學。
離開南洋公學后,李叔同不滿于舊文化統治的現狀。毅然決然的來到日本,尋求新的救國之路。
明治38年,李叔同的兩幅油彩畫,憑著生動鮮明的色彩,清新亮麗的風格,別具韻味的情感色彩得到日本著名油畫家黑田清輝極高的贊譽。李叔同在日本油畫界“一戰成名”,此后的李叔同憑借著自己精湛高超的畫技和獨特的創造力,將西洋水彩畫與中國水墨畫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創造性地畫出了具有中西風范相結合,韻味獨特的圖畫。
李叔同受到日本新學的啟發,將圖畫藝術基礎分為:“山水風景畫”與“裸體畫”兩種,并在的幫助下,畫出了第一幅具有中西風范的裸體畫。打破了中國傳統固有的畫風觀念。
隨后李叔同組織文化社賑災義演,話劇《茶花女》清新脫俗,悅人耳目。感情色彩濃重,情真意切,通過細膩生動的動作語言表演,闡述了一段秀美凄涼的愛情故事。演出的成功讓他名聲大噪,使他成為了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人。
回國后,李叔同受聘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潛心研究書法篆刻畫和西方學術思想,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的思想融會貫通,教書育人。培養出了一代具有新思想,新文化,勇于創新的優秀新青年。為中國新文化運動奠定了思想和人才的基礎。
“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內,畢竟空談何有?”李叔同不滿足于當前文化的現狀,總覺當前文化有空缺不足之處。為尋求改變之方法,他毅然決然放棄浙江師范學校的事業,轉身去南普陀寺修行,學習佛家思想,追尋一種超脫自然,世俗的新境界,新文化。
李叔同一生,熱衷于琴棋書畫,尋走于世界的各個角落,思考著一個又一個關于生命與文化的哲理性問題。李叔同的一生堪稱傳奇,他在文化上的成就不僅照亮了中國的文化發展之路,更推動了世界文化的進步!